第三百六十九章 主动性
徐静蕾回到京城,加入到《卧虎藏龙》续集的拍摄之中。
时隔一年,再次扮演玉娇龙这个角色,她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在这部戏里,玉娇龙已经是一位母亲,虽然仍旧嚣张跋扈,性格不改,却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在处理事情上更有手段。
和她本人一样,这一年多的时间让她成长不少。
在拍《卧虎藏龙》的时候,徐静蕾属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于导演的要求,对于陈道明的指点,都是如此,这是在学校养成的习惯。
国内的学校采用的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太差。
好的演员不能仅仅被动接受,还要具有主动性,要思考这个角色我要怎么演,而不是别人告诉我怎么演,要有自己的想法。
当自己的想法和导演的要求出现偏差的时候,可以和导演协商。
像姜文和陈道明就是这样的演员,他会告诉导演我觉得这样演不错。
于是,很多人就认为他们难搞,你老老实实的按照导演的要求拍戏就好了,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干嘛,浪费大家的时间。
在影视圈里,被动接受的演员占大多数,具有主动性的演员不多。
或者是因为不想挑战导演的权威,或者是觉得无所谓,反正是拿钱拍戏,怎么拍都行。
徐静蕾这一年来,如果说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演员要有主动性,要主动的参与到角色之中,我觉得这个角色应该怎么演。
在拍《卧虎藏龙》的过程中还不明显,那毕竟只是一部武侠剧,发挥的空间不大。
到了拍《小城之春》的时候,她才有深刻的体会。
每次站在一旁,看着陈道明、王志文和俞飞鸿三人为了一个站位,一句台词不停尝试的时候,她觉得这才是塑造人物。
田状状给了演员极大的发挥空间,他没有说你应该怎么演或者你不应该怎么演,他只说了这个人物的基本状态,你们自己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来。
徐静蕾刚开始不太适应,她扮演的戴秀虽说是个配角,出场的次数可不少。
这部戏毕竟就五个角色,还是生活在一座宅院里,总是要碰在一起的。
戴秀天真烂漫,向往外边的世界,倾慕从大城市回来的青年医生,是个很单纯的角色。
徐静蕾觉得这个人物的内心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只要配合好其他演员就行了,但张国立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
张国立扮演的仆人老黄,戏份还没有徐静蕾多,可每次出场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作为仆人,他对少爷忠心,为少奶奶惋惜,对家里的客人照顾周到,尽到仆人的职责。
仅仅是忠心就有好几种表达方式,耐心劝说,独自叹气,为少爷熬药,把药渣倒在后门,从这些细节中,就能看出仆人的心意。
这就是表演的层次感,富有变化。
和优秀的演员合作能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在文艺片里,演员的表演被放大,每一个神情都像是定格一样,演的好不好观众一目了然。
所以,想磨练演技就拍文艺片,想赚钱就拍商业片。
徐静蕾眼下还没有太长远的打算,她要过两个月才毕业,毕业后应该会签到好梦公司,成为好梦公司的一员。
林子轩和她谈了未来的规划,《卧虎藏龙》是其中的重点。
这部戏没有意外的话会有上千万美元的投资,导演很可能是台湾的李桉,作为电影学院的学生,徐静蕾自然知道李桉是谁。
那是一位在好莱坞获得成功的华裔导演。
国内的电影人在谈到好莱坞的时候往往是两种态度,一种是渴望,不少导演都有冲奥的决心,想要拿到奥斯卡奖。
华国国内每年选送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几乎都是那几位大导演的作品。
张艺谋的影片入围过奥斯卡,却遗憾没有获奖。
还有一种是鄙视,看不起好莱坞商业电影,这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
总体来说,国内的媒体和圈内人都对奥斯卡抱有期待,演员都想到好莱坞转一圈。
在八十年代,国内不少女演员前往好莱坞发展,就是一种证明。
李桉作为一位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华裔导演,自然会引起关注,大家想弄明白他成功的要诀是什么,为什么他拍的片子能够被老外接受。
有关李桉的研究这两年在国内并不少见。
但大多数研究者把李桉的成功归结到他在西方学习的电影知识上,认为咱们只要派学生到美国的电影学院学习,研究他们的电影制作模式,就可能复制李桉的成功。
这就有点一厢情愿了,要是真那么容易,国产电影早就有救了。
徐静蕾清楚如果真是李桉来执导《卧虎藏龙》,对她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