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张郃来援

邺城,冀州刺史王芬收到了徐天的求援信。

对此,王芬本不大想理会刚刚挖走沮授的徐天,但王芬是汉帝国的冀州刺史,他治下的常山国遭到黑山军攻打,出兵相救,责无旁贷。

王芬找来许攸:“子远,常山相徐子云来信求援,你怎么看?”

许攸缄默良久,答道:“回信应允之,令其与黑山军两虎相斗,两败俱伤。明公可暗中准备兵甲,进军常山国,与常山相反目成仇,将黑山军和常山相都一并除了,顺势将常山国揽入囊中,此乃上策。”

“兵分两路,一路牵制魏郡黑山军,一路进入常山国,击退黑山军,保持均衡,此乃中策。”

“坐视不理,保有邺城,不动如山,任凭黑山军、常山相消灭彼此,养虎为患,此乃下策。”

许攸很快将三种策略摆在王芬面前,任由王芬挑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自然最好。只是我为冀州刺史,放任黑山军进攻常山国,恐怕朝廷追究下来,我难逃其咎。若是黑山军攻下常山国,其声势如同黄巾军,冀州百姓疲敝,我之罪过。”

“依我看,还是中策为好,符合中庸之道。”

王芬最终选择了中策。

许攸暗中叹气。

中策,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缺少冒险精神。

乱世枭雄,多半剑走偏锋,以苍生为棋子,岂可心慈手软?

有些人,天生就是枭雄,比如黑化的曹操。

许攸更加希望在一位枭雄人物麾下担任谋士,行事不必顾此失彼。

王芬希望击退黑山军,维持现状,而不是趁着剿灭黑山军的机会,与徐天火并,占领常山国。

他错过了一次机会。

王芬对许攸说道:“何人可领兵牵制盘踞在魏郡的黑山军渠帅于毒?又有何人可领兵相救常山国?”

“耿武、关纯可牵制于毒,张郃可领兵相救常山国。”

许攸对冀州诸将的能力颇为了解。

张郃在黄巾之乱已经表现出很强的战力,将来也是一员良将。

所以,许攸认为张郃可救常山。

“那就安排他们出兵。”

王芬最终下令。

张郃收到王芬的命令,要求他领二十万冀州军进入常山国,帮助徐天击败黑山军。

王芬还是有些小心思,让张郃尽量保存实力,击退黑山军即可,不可深追。

然而,王芬却不知道有一句话叫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在镇压黄巾军时,张郃对徐天的好感度不低。

“沮授前去常山国投靠徐子云……沮授此人,深谋远虑,他这样做,定然有他的考虑。”

张郃收到进军常山国的命令,深感意外。

他也知道,沮授前去常山国担任元氏县县令一事。

沮授在张郃眼中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凭借他在邺城一战的手段,张郃承认沮授比自己强。

然而,沮授却去常山国投靠了徐天,而不是选择冀州刺史王芬。

这让张郃有些困惑。

裨将来报:“将军,二十万兵马已经蓄势待发,只需一声令下,便可进入传送阵。”

“发兵常山国。”

张郃决定借此机会,再观察一下徐天是否值得投靠。

一队队冀州军进入邺城的传送阵。

邺城的传送阵可直达元氏县!

这也是黑山军为何要分兵吸引各地汉军,然后张燕才带兵攻略常山国的原因,传送阵的存在让汉帝国牵一发而动全身。

张郃披坚持锐,踏入传送阵,眼前场景一变,已至狼烟滚滚的元氏县。

元氏县在黑山军的强攻下,虽未陷落,但被摧毁的箭塔工事,多达几百座,城墙千疮百孔,靠近城墙的房屋被黑山军抛射的石块、箭雨破坏,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一片狼藉……

“不曾想元氏县的攻防如此惨烈……”

张郃触目惊心,恐怕黑山军攻打元氏县的大战,只比黄巾军进攻邺城差了那么一些。

张郃找到元氏县县丞:“县令、县尉何在?”

“出兵追击黑山军,欲与常山相共破黑山军。”

“他们将于何地汇合?”

“大概是在赞皇山一带。”

“骑兵随我进军赞皇山!”

张郃听说徐天打算在赞皇山与张燕大战,知道战机稍纵即逝,立即清点骑兵。

张郃作为五子良将之一,拥有不低的军事天赋,当机立断,率领骑兵突进。

三万轻骑兵跟随张郃,离开元氏县,前去追赶位于前方的沮授、潘凤军团。

如果在常山国的高空中鸟瞰,可以看到徐天、张辽军团沿着太行山南下,企图截断张燕的退路。

张燕离开元氏县,疯狂后撤,计划在徐天形成合围之前,击败徐天、张辽军团。

沮授、潘凤在追击张燕,不让张燕从容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