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8章 瞬间回本

“地心引力”整部作品的制作成本只有一亿美元,在大型商业电影遍地走的现在,这只能算是刚刚达到最低门槛而已;不过,近年来科幻电影普遍低迷,真正出彩的作品屈指可数,每一部作品的投资都堪称是一次冒险。

从电影立项一直到全球首映为止,积极和消极的观点就反反复复地展开激烈争论。

华纳兄弟内部也不例外,凯文·辻原和巴里·梅耶就代表两个派别——巴里愿意相信蓝礼的强大号召力,选择了放手一搏;但凯文却以阿方索·卡隆上一部作品“人类之子”作为范例,对于票房前景表示忧虑。

2006年,环球影业投资七千五百万美元完成了“人类之子”的拍摄工作,电影由当年事业达到高峰期的克里夫·欧文(Clive Owen)联手朱丽安·摩尔和迈克尔·凯恩出演,刚刚从英国漂洋过海前来美国打拼的查理·汉纳姆(Charlie Hunnam)也参演了一个小角色。

电影选择在威尼斯电影节登陆,进入了主竞赛单元,同样迎来了口碑狂潮,媒体综评高达八十四分,成为了当年颁奖季前半段的重要种子选手,但遗憾的是,最终在奥斯卡提名名单之中,作品却仅仅只收获了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和最佳电影剪辑三项提名,并且颗粒无收。

而票房方面,“人类之子”选择了圣诞节全面公映,结果却仅仅只收获了三千五百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海外票房数据也是一片惨淡低迷,全球总票房也只有六千九百万,甚至没有能够突破七千万的门槛。

不要说盈利了,从宣传发行到学院公关,环球影业还投入了无数精力,最终导致了小小的亏本三千万,令人失望。

在那之后,一方面是因为阿方索开始投入技术的探索研究,为了拍摄“地心引力”,他花费了五年时间研究相关技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大电影公司还是对阿方索的票房能力心存疑虑。

从“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开始就是如此了,阿方索总是能够赢得媒体的一片叫好声,他的才华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票房市场方面却始终无法赢得普通观众的芳心,就连哈利·波特系列都没有能够让他迎来突破,”阿兹卡班囚徒“更是创造了系列最低票房。

更何况,“地心引力”拍摄过程中,阿方索对于技术方面的执着和狂热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正在复制着“人类之子”的历史进程。

最终,凯文和巴里的争夺战之中,前者赢得了时代华纳母公司的支持。

事实上,“地心引力”在威尼斯电影节赢得了十五分钟起立鼓掌狂潮之后,华纳兄弟内部高层之间是哀声一片的,因为事情又一次朝着“人类之子”的方向发展了,先是阿方索,然后是蓝礼,两名艺术气质出众的艺术家碰撞在一起,“地心引力”就越发让人不安起来。

华纳兄弟还曾经认真讨论过“地心引力”的亏本可能,如果现在转换电影的商业属性,开始主打艺术属性,冲击颁奖季,那么他们是不是能够减少损失?但考虑到电影已经投入了一亿美元,甚至超过了“人类之子”,想要回收成本,他们需要更多的票房支持和更多的颁奖季前景。

于是,华纳兄弟这才选择了十月份上映,秉持着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随时准备着改变后期宣传计划。

这就是华纳兄弟更换首席执行官之后的区别。

虽然说巴里·梅耶是一个性格急躁、冲动狠辣的枭雄,某些决策确实显得急功近利,但整体来说,巴里敢于冒险的精神也让华纳兄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而现在的凯文·辻原却显得更加圆滑,面面俱到、风险评估等等,却缺少了一些进取心和赌徒心。

不过,掌舵者对于整个公司的影响,还需要长线观察。短时间之内的阵痛,这是在所难免的。

现在,“地心引力”首映周末的票房火热出炉了,一亿四千三百六十万美元,轻轻松松就超越了投资成本线,以匪夷所思的姿态创造了历史,不出意外的话,凭借着前期优异口碑的保驾护航,华纳兄弟下一周就可以回收成本,并且进入盈利阶段了。

横空出世的“地心引力”不是一个亏本项目,而是堪比“复仇者联盟”的票房炸弹,真正地将秋季档的阴霾和沉闷一扫而空,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姿态,这绝对是2013年最为骇人也最为震惊的一条重磅新闻!

第一时间,华纳兄弟就官方表示了恭喜祝贺,仿佛此前的那些忧虑从来都不曾存在过一般,喜出望外地开始大肆宣传和转播,整个社交网络平台之上铺天盖地地都可以看到相关新闻,就好像电影宣传现在才刚刚拉开序幕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