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居思源补上基层工作这一课,以备将来胜任更重要的职务(第4/6页)
“长假后,我准备到这些企业去看一看。”居思源刚说完,外面传来了声音,“渭达啊,怎么先下来了?差点让我睡过头了。说是放假,其实是最累啊!”
居思源和徐渭达都站起来,几乎是同时道:“孙部长!”
“思源到了?哈,要知道思源到了,我就早一点下来。到江平半个月了,还适应吧?”孙兴东身材不高,但浓眉大眼,他早年曾在团中央工作,后来下到江南省,从副省长干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论他的年龄,比居思源还小一岁。据说,他的祖父是抗日英雄,父亲是爱国侨领,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待到孙兴东出生时,父亲已埋首历史研究,成为硕学通儒。但终没有扛得过“文化大革命”,在风暴即将结束时,病死在干校农场。
后来,孙兴东一家被现在的中央某领导记挂起来,孙兴东读完大学,即被分配到国务院办公厅,再后来到团中央,一直到去年,到江南省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上层正在传着,孙兴东很快将有可能提拔。原因是记挂着他们一家的那位中央领导,年事见高,应该在他退下来之前,为孙兴东再垫一块砖。孙兴东正因为出身于那样一个老百姓看起来显赫的门第,又加上中央领导的记挂,在江南官场,他的能力是相当了得的。组织部长十分微妙,如果能力强大,组织部能做一半人事调整的主;如果部长能力弱化了,那么组织部往往就成了书记调整人事的一个工具。孙兴东整体从政风格可以说是两个字:高调。平时,出席一些会议,孙兴东的穿着就与其他领导不一样,他不太喜欢穿西装,而是穿各种时尚的夹克。颜色也多以鲜艳为主,包括皮鞋,经常是白色或者黄色。走起路来,年轻快捷,似乎少了领导干部应有的沉稳。但是,办起事来,孙兴东的沉稳在江南是很让官场领教了的。说一不二,当面批评,毫不含糊,都是他的特点。据说年初,因为某厅厅长人选,孙兴东与省委副书记李南意见相左。后来一直搞到路怀凯书记那儿,又捅到了北京,还是孙兴东占了上风。孙兴东的理由就是:组织部是经过严格考察的,我们是因事用人,而不是因人设事。?米?花?在?线?书?库?http://bOOK.mIHuA.net
http://bOOK.mIHuA.net
居思源打心眼里对孙兴东有些佩服,并且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但他跟孙兴东单独接触,还不曾有过。他知道孙兴东与江南其他高层的关系,像他这样的厅长级干部,你跟谁私下接触得多,就代表了某一种倾向。这一点,居思源必须注意,他不想让人感到,他是属于某个派系的,他是跟定哪个领导的。即使对省委副书记李南,这位父亲的老下级,对他的确是关怀有加,他也是若即若离,从来不过分走近。官场上,太疏了,领导会觉得你不尊重他;太近了,让领导有压力。领导有领导的空间,私下接触就是闯入了领导的个人空间,这没有相当的了解和信任,是不宜于开展也不能开展的。
“兴东部长也没回北京?”居思源问。
孙兴东用小手巾擦了把脸,脸色因此而发红,本来就大的鼻子显得更肥大,说:“没时间哪,地市换届年初就要开始,烦得很。渭达啊,江平这边,思源去了,你该轻松些了吧?哈哈。”
“轻松多了,我现在可是当甩手掌柜了。思源年轻,事情就得他多担待。”徐渭达眼皮子上下纠结,好像随时都要拧起来一般。
“渭达书记在前面掌握方向,我做实事。政府嘛,就是干事的。”居思源立即道。
孙兴东又哈哈笑了两声,说:“一个地方,发不发展,怎么发展,发展得快不快,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班子的团结,就是两个一把手的配合默契。渭达和思源你们俩,应该是最好的搭档。我当初定的时候,也这样想。渭达老成,有经验;思源年轻,有闯劲。你们在一块儿,江平发展能没有起色?思源,是不是啊?”
“当然是。只是我对江平的情况还不太熟悉,有些工作也还……还得靠兴东部长和渭达书记多支持。”居思源谦虚着。徐渭达道:“不过,江平的班子现在还没配齐,特别是政府班子,思源哪,这个你要着手考虑。兴东部长也会支持的,兴东部长对江平一直很关注。政府的班子没有活力,党委这匹马再怎么拉也不行哪!”
正说着,孙部长的手机唱了,说唱,是因为这是首《爱上你是我的缘》的歌曲铃声。领导干部手机用铃声的,居思源只见过孙兴东部长一个人。当然,这也不是孙部长的对外工作手机。孙兴东按了电话,却没说话,里面的人在说,听得见是个女人。说了一通,孙兴东道:“那就过来嘛,假日!”又抬起头看看门口,居思源立即站起来看了下包厢号,“888”。孙兴东道:“三个8。都是老朋友,没事,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