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2/3页)

朱怀镜玩笑道:“成总给我戴高帽子了。”

说话间,一位厨师带着一位服务员进来了,现做鱼翅。厨师的动作有板有眼,却也夸张,就像演话剧。兴许这就是饮食文化吧。只一会儿,鱼翅就端上来了。朱怀镜吃着鱼翅,想起了一个笑话。有回在荆都,一位老板请朱怀镜吃饭,也上了鱼翅。吃得差不多了,东道主客气道:“看还要上个什么菜?”朱怀镜说:“不必了。都吃饱了。”没承想,跟着朱怀镜去的一位部门领导说:“别的都不要了,就刚才吃的那粉丝味道还不错,再添一碗吧。”偏偏此公年纪最大,这种场面,连朱怀镜都不好点破他,只是望着东道主笑笑。结果,每人再上一碗鱼翅。吃完饭后,上了车,朱怀镜问那位老同志:“你知道那粉丝多少钱一碗吗?”老同志说:“粉丝能贵到哪里去?就算这是豪华饭店,十五块钱一碗红天了。”车上人都笑了起来。朱怀镜说:“同志哥哎,那粉丝可是三百八十块钱一碗啊!”

朱怀镜忍不住笑了起来,就说了这故事。胡越昆听罢笑道:“这事我也碰上过,人家说是豆芽菜。”

朱怀镜说:“不过说句真心话,胡总太客气了,其实不必这么破费。我这胃啊,粗糙,吃这鱼翅,感觉还不如我在荆都吃四块钱一碗的红烧牛肉面。”

胡越昆道:“朱书记实在,我下次去您那里,您就请我吃牛肉面吧。”

成义插话道:“胡总您真去梅次,哪有牛肉面给您吃?朱书记客气得不得了。那地方啊,民风就是好,热情好客。”

朱怀镜谦虚道:“落后地区嘛,什么都没有,就只剩个热情好客了。”

成义道:“朱书记就是这个观点,把民风当做经济资源看待。”他转头望着舒天:“那天舒天也在场,你是听他系统阐述过的。我建议,你们秘书班子要把朱书记这个想法理论化,公开发表。”

舒天来不及搭腔,吴弘调侃道:“成总不该当企业老总,应该去梅次当秘书长。我相信中国的许多思想、理论,就是这么形成的。比方哪位领导随口说,我们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啊。马上就有人附和说,这是多么高深的经济理论啊。对不起,对不起怀镜,我不是说你啊,我这是借题发挥。”

朱怀镜朗声笑道:“你说我也没什么啊!在座只有你知道我的老底子,也就最有资格说我。再说,就是说了我,这也是夸我啊!中国有几个人能做到放个屁都是香的?”

今天大家在场面上只是说说笑笑,正经话没说一句。只是握手道别时,胡越昆说:“朱书记,今天真是幸会了啊!今后,要是有用得着我胡老弟的地方,您吩咐一声就是了。”

朱怀镜道:“需要麻烦您的地方,我不会客气的。很希望胡先生有机会去我们那里考察一下,说不定也能发财啊!”

胡越昆大笑道:“这话我爱听!官场上的人都习惯说,欢迎去我们那里支援我们经济建设。对不起,我们是商人,我们是去赚钱的,如果支援了你们经济建设,那也只是客观效果。如果只是欢迎我们去支援经济建设,我才没那个兴趣。我又不是志愿军。”

朱怀镜点头道:“对啊!我们做招商工作一定要同你们做老板的在思维上找到一个共同的契合点,不然都是一相情愿,效果不会好。”

吴弘道:“看来您二位是难舍难分了,站着说话都说了半天了。”

朱怀镜回头说:“对不起,冷落我们吴总了。好好,今天就辛苦胡总了,感谢感谢!”

大家再次一一握手。上了车,吴弘说:“看来怀镜你同胡总真是有缘。他这人在场面上有礼有节,骨子里傲得很。今天你看,他对你可是至真至诚。我也见过有些老板,说话间总把一些大人物的名字挂在嘴上,好像他天天在中南海走亲戚。胡越昆就不同,他底子硬得很,却从不显山显水。”

朱怀镜问:“胡越昆是个什么背景?”

车上不太方便,吴弘隐晦着点了几句,朱怀镜会意,直在心里喊了了啦。暗自想道:胡越昆这样的朋友,早结识几年,自己只怕也不是这个样子了。荆都市有两位副市长、一位副书记,就是他朱怀镜这个年龄。再略略一忖,他若要做到省市级领导,就算顺顺当当,也还得四五年。也就是说,至少要在一两年之内当上地委书记,在地委书记位置上至少也得干三到四年。那时也就五十出头了。还得环环紧扣,稍有耽误,就只得在地市级份上退休了。如此一想,朱怀镜几乎有些惶恐起来。

回到宾馆,陈清业和刘浩过来聊天。“下午上哪里玩去了?”朱怀镜随口问道。

刘浩说:“我同清业上街瞎逛,正巧碰上金庸先生签名售书。我俩凑热闹,每人买了一套金庸全集,精装本的,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