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3/4页)

朱怀镜脑子里想着这些,手却没有空闲下来。他打开了笔记本,将一些重要处用红笔勾勾,标上些序号和他自己才弄得懂的符号,就算准备好汇报提纲了。本来这套工作都没必要,口头汇报也不会出差错。可这样显得太草率了,大家看着不好。又突然想起:刚才没注意缪明是否又在修改什么重要文稿。朱怀镜偏是个看上去一本正经,而内心总免不了有些小幽默甚至恶作剧的人,就暗暗同自己打赌:缪明肯定又在修改文章。

他便找事儿再过去说了几句,果然见缪明正低头伏案,眉宇紧锁,斟词酌句。

朱怀镜回到自己办公室,点上一支烟,悠悠然抽着,私下替缪明预测政治前途。依他看来,缪明的长项也许真的是官样文章,可他只怕是成也文章,败也文章。倘若他的文章情结稍稍轻些,多花些时间想大事,或许能走上省市级领导的位置。而就他目前情状,只怕最多回市里去弄个市委秘书长干干,勉强算个副省(市)级。这就只是准副省(市)级领导了。干几年,快退休了,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弄个市人大副主任,或是市政协副主席的位置坐坐。即使如此,只怕已是缪明的上上签了。时下梅次这边传说缪明要上调了,只是空穴来风而已。

下午,朱怀镜微笑着在会议室坐下,却见同事们差不多都已换杯了,只有邢子云仍用着不锈钢杯子。才两三天工夫啊!朱怀镜暗暗吃惊。他猜想,等会儿向延平进来,说不定也捧着不锈钢杯子。可是缪明说,开始吧,向延平同志住院请假,都到齐了。这时,周克林拿了一叠报纸进来,笑嘻嘻的,每位领导同志面前放一张。朱怀镜不急着汇报,先打开报纸。原来是当天的《荆都日报》,头版刊登了王莽之视察梅次的长篇通讯,题曰:“枣红时节马山行”。缪明便说:“天一同志,怀镜同志,我们是不是先学习一下这篇通讯?”于是周克林便开始念报纸。通讯免不了有些文学笔调,同会议气氛很不协调;而周克林用梅次话读着那些刻意修辞的句子,简直就有些滑稽了。

“……枣子熟了,红红的枣子坠满枝头,压得枣树弯了腰;村民们笑了,望着累累硕果,老人们笑弯了腰。”通讯终于念完了,朱怀镜便汇报市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缪明最后拍板,定了三件事:一是在全区推广马山经验,并将马山经验进一步规范化;二是加强马山枣子基地建设,由陆天一同志联系马山工作;三是搞好马山东边九个乡的基础设施建设,迎接全市农业产业化会议召开。

原来,王莽之下来走了一圈,非常高兴,说:“我今后会多到马山走走。天一同志,你也要多去去马山啊!市里正准备召开农业产业化会议,我想把同志们拉到马山来看看。”王莽之说着就像拉家常,实际上就是把马山作为他的农村工作联系点了,还指定陆天一也要把马山作为联系点。但是按照惯例,王莽之应指定缪明联系马山县的工作。据说当时缪明正揉着肚子的左手戛然间停了几秒钟,立即又恢复正常了,说:“对对,由天一同志联系比较合适。”

事后大家才知道,围绕马山经验,居然有些曲折。王莽之并不喜欢缪明,本不乐意在梅次树典型的。但范东阳有这个意思,王莽之也就由他去了。范东阳是王莽之任用的组织部长,得给他面子。于是他就打破惯例,点名要陆天一对口联系马山。梅次这边同样微妙。陆天一总把余明吾看做缪明的人,自然不希望马山出什么先进经验。他没有说怪话,同样碍着范东阳的面子。

会后,朱怀镜叫赵一普到了办公室,说:“向延平同志住院了,你从侧面打听,看缪明同志去看了没有。”

朱怀镜在家刚吃着晚饭,赵一普来了电话:“朱书记,缪书记去看了向主任,今天中午去的。”

朱怀镜说:“好好。这样吧,你给杨冲打个电话,说我晚上用车。八点十五分,你同杨冲来接我。”

“晚上又开会?”香妹随便问道。

“不开会。向延平病了,去医院看看他。”朱怀镜说着,笑了起来。

香妹知道他笑起来往往是想起什么了,就问:“看你笑得怪怪的,什么事呀?”

朱怀镜笑道:“我是想这官场规矩,好玩。我知道向延平病了,想马上去看看,同事嘛。可还得打听缪明是不是去看了。他去看了,我才能去看。”

香妹说:“有这么玄吗?我就不懂了。”

朱怀镜道:“在官场,你才启蒙啊。我若是赶在缪明前面去医院探望,他会怀疑我在笼络人心。我若是硬要先去看,就得事先告诉缪明,见了向延平还得说,缪书记一时来不了,委托我先来看看你。这样的话,我自己在向延平面前没做得人情,说不定还两头不讨好,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