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7章 借用机会(下)
这随遇而安就是《素波晚报》有专栏的评论家,大部分时候喜欢针砭时弊,言辞极其锋利,跟陈太忠打过两次交道,其中一次有荆紫菱在场,他指责小荆同学不该随意折花,自己却是指间现出了青绿。
王书记跟此人有交情,上次刘晓莉被精神病一事,随遇而安也出声了,不过那次是为素波市政府张目,指责外省媒体的报道不负责任——不要让“独家新闻”变成“毒家新闻”。
吃饭的地方,就定在了水利厅的接待宾馆锦江大酒店,随遇而安见到荆紫菱的时候,愣一下神,脸上居然有点微微的不自然——这样级数的美女,足以让大部分见过她的男人拥有三年以上的回忆,是的,自由撰稿人想起了某些尴尬事情。
然而,荆紫菱早就忘记他了,还是来的路上,陈太忠提示了一下,她才记起这个人来,不过,都已经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太忠哥都不在意,她自然更不会在意了。
随遇而安的为人,并没有他的文章那么有风骨,不过大小也是素波纸媒中的一个名人,而且仅从表象上看,此人也是正义感十足,不屑做某些蝇营狗苟的事情。
当然,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他今天央着王浩波来找陈太忠,就是他很敏锐地发现了,永泰县那边有文章可做——作为一个时评者,他必须有足够的阅读量,以确保从中找出值得针砭的消息。
对于那些可怜的农民工的遭遇,随遇而安也非常同情,但是这件事最近关注的人很多,相关文章也有一些,他不屑去跟别人写相似度极近的稿子。
不过,作为一个老资格的时评家,他还是很轻易地从这些报道中发现了可挖掘的地方——各个媒体上,都是在强调,这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够。
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报道中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陈太忠”,上次王浩波介绍他帮陈太忠写枪稿,最后事情没成,但是他对这个名字就上心了,后来更是知道,此人大能到不得了——这年头的事情,是经不起有心人琢磨的,更何况陈某人行事,从来算不得低调。
要是陈主任想抓精神文明建设,还真有那么几分可能!随遇而安很敏锐地发现了别人可能忽视的地方,于是他又找到了王浩波。
这次,他就不说那么多花样了,只是说自己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对精神文明建设很有一些心得,愿意配合省文明办,近期写个系列的时评,请王书记帮忙关说一下。
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时评家,最讲究个政治敏感性,他不一定要唱赞歌,提异议是很正常的,但是同时,他不能跟大趋势违背得太过厉害,那是他承受不起的。
“是有偿评论,还是无偿的?”陈太忠听完这些因果后,笑着发问了。
“这是大文章,我只收报社的稿费,”随遇而安听到这个问题,多少是有点讪讪,“陈主任你得理解一下,光靠稿费,我养活不了家,所以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偶尔收点润笔费。”
而这沽名钓誉的文章带来的影响,就是你收润笔费的资本!陈太忠心里真的明白,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无权对此置喙。
事实上,他只是觉得此人的风骨,没有丫自己标榜的那么好,然而不管这么说,有这么个小有名气的时评家愿意出来敲边鼓,对他下一步的行动不无裨益。
“这件事,我是愿意支持的,”陈太忠点点头,拿起桌上的手机站起了身,一边向外走一边说,“但是,我要请示一下相关领导。”
随遇而安听得就是一喜,知道自己这次赌对了,陈主任果然是很重视此事的,要知道“愿意支持”这四个字,那就算表态了。
换做“原则上支持”这种说法的话,那就大不一样了,一个是主观上愿意,一个是被动地认为规则允许,他不是体制中人,但是靠着政策和信息吃饭,听这点话那是没问题的。
陈太忠确实是要请示一个人,不过不是马勉,而是段卫华,他认为这是好事儿,可素波市下一步的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是该由市里搞的——省文明办只有协办的资格。
“报纸上先造舆论?”段卫华表示不能理解,“这样吧,现在我有客人,等下午一上班,来一趟我办公室,当面说一说吧。”
啧,又不能陪小紫菱了,陈太忠握着手机悻悻地走了回去,冲随遇而安点点头,“领导有事,下午四点吧,我给你一个准确的消息。”
“那好,谢谢陈主任,”随遇而安笑一笑,靠着一支笔,他在素波也闯出好大的名头,见了一般的处级领导也能坦然面对,可是对上这个红得发紫的年轻人,他还是有点心虚,“那我先写吧,如果能行,今天就可以交稿,明天就能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