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潼关路(第2/4页)

潼关北临黄河、南有秦岭。正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黄河正好在潼关以北,由从北向南的流向转了个直弯,向东奔流。而渭水又自西向东汇入黄河,形成一个‘上’字形(去掉上字上面那一横)。

三国时,曹操曾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曹操由洛阳向西打,与马超军夹关对峙,让徐晃偷渡黄河,立营于河西。接着曹军突然从渡过黄河,绕过潼关,直抵渭口,最后击败马超……

如今多尔衮则是反其道而行,先渡黄河,使潼关天险失去作用,再调头去取关城。

他为的不是与瑞军的这一战,为的是以后与北楚的一战。

战略上,他对唐中元的蔑视之意一表无遗。

渭口、风陵渡相继失守之后,潼关被围八日,陷落。

潼关守将在粮草、弹药不足的情况下,面对十万清军强攻,并未选择投降,战至力竭而亡。

“义军不降”的呼吼声一直回荡到了最后一刻。

他们不是楚朝那些高瞻远瞩的士人,能明白努尔哈赤也曾受楚朝世职、能明白大清是要继承楚朝正统……

他们就是一群毫无见地的泥腿子,觉得外虏就是外虏。

在他们眼里,活不下去了去抢去争可以,推翻无道朝廷可以,但没有投降外虏的道理。

不然还叫什么义军?对得起关二爷和岳爷爷吗?

“呵,一群匹夫。”

多尔衮登上城关,扫视了一眼遍地的尸骨,不屑地冷笑了一声。

在他周围,清军把一具具尸体抛入大火之中。

多尔衮的目光东望,望到的是黄河的波涛、秦岭的山峦。

他脑海里,却已能看到一马平川的河南与山东。

这一刻,他终于再次取得了对王笑的战略优势……

……

只要绕得足够远,总能找到通往山东的路……

……

多尔衮遗憾的是,山东应该已经开始收粮了。

终究还是没赶上。

但不要紧,先击败唐中元也不错。

他转身,绕着城关一直走到西面,注目西望,看到的是渭水奔流而来,华山直入云宵。

渭水与华山之间,将是他与唐中元的战场。

唐中元的二十万大军已在天边勾勒出壮阔的一线黑线。

半卷旌旗临渭水,冲天杀气入太华……

……

“杀啊!”

大战起,双方士卒在渭水畔疯狂的厮杀起来。

受伤倒地的人不甘地挣扎着,一双双脚踩踏在他身上。

土地已被泡成红色。

血缓缓流下,汇入渭水,染红了河道。

血水上的尸体漂漂荡荡而入,被卷入黄河的巨浪。

尸体流过潼关,继续向东一直流过函谷关。

函谷关上,一杆瑞朝落下,一杆清军被高高挂起。

刚夺下函谷关的清军将领向北看了看,惊叹于黄河里能有这么多尸体。

他又向东望了一眼,山川缄默。

“摄政王还是太小心了,怎么可能用楚军过来……”

黄河里的尸体继续向下游而去,奔向三门峡。

有人用千里镜扫过河面。

“战况很激烈……瑞军的伤亡大于清军……就目前我看到的比例,四比一这样子……”

“函谷关被占了,那潼关必定已经失守。”

“多尔衮这是怕我支援你父皇……我们这点兵力,打不下函谷关和潼关。我们从稠桑原上爬过去。”

“好……”

函谷关这个地方,在先秦时肯定是绕不过去的。

先秦时,函谷关建在稠桑原的一条裂缝中,这裂缝又长又窄,四周峭壁陡立,并且稠桑原上都是大树,步兵攀爬不上。北面又紧挨着黄河,河水紧贴着峭壁流过。

当时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正可谓是‘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

但由于黄河的河道不断下切,导致水位也随之降低,原来紧贴着峭壁的河道裸露出来,形成河滩。

这个河滩使得函谷关的天险不复存在,军队可以直接从河滩上走,不需要再挤函谷关的裂缝。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就干脆下令让许褚在河滩上凿建新路,并在那里建立了新关城,叫魏函谷关。

接着,稠桑原上的森林由于砍伐过度,使得山体之上变成了秃瓢。加上水土流失严重,军队已可以从稠桑原上直接爬过去……

是夜,三千人艰难地翻上稠桑原。

月色中,兵士们的身影影影绰绰,终于还是惊动了关城内的守军。

……

“报!稠桑原上发现异动……”

穆占翻身而起,迅速披好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