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回 图解勤参 寸心通妙谛 飞云可捉 咫尺误仙缘(第3/5页)
云凤自从戴家场遇救,到此已有一天多时间未进饮食,这时心里一宽,方觉腹饥。走向壁角置釜之处,一面先剥了松子入口。猛又想起仙人点化,往往示意于不知不觉之中。前洞尽有光明方便所在,这锅灶偏生安置在后洞最黑暗的地方,看似无关,定非寻常,说不定又含有深意,且莫去动它。一面随手取了一根黄精,咬了一口,觉着苦涩。见其中还杂有许多山芋,打算煮熟了吃,釜旁柴禾颇多,也有火种,只是无从寻水,出洞又畏罡风。只得用身带的一把小刀削些胡乱生吃了一顿。吃完起身,又向壁间寻视,除看得比前清楚外,仍无所得。一心苦练,洞中又无床榻被盖,索性不睡,径去石墩上二次打起坐来。做完一次功课,异常舒散。或是吃些山芋、黄精、松子之类,又去打坐入定。似这样做过了十几次功课,始终未曾离开后洞。洞中黑暗,不分昼夜,算计时候,约有三天光景。因是潜心一意,勤苦参修,再加天资颖异,夙根深厚,进境极快。但云凤本人尚不知道,只觉心智空明,耳目分外灵敏而已。
有一次,刚刚入定醒来,偶看壁间图解,格外比前清晰,知是打坐之功。自忖:“再有数日,只要按着曾祖母所传坐功,能在一次中将气机运用纯熟,通行逆关,过了十二周天,做到她老人家所说境界,便可照着壁间图解,不问悟出门径与否,一一试练了。”正自寻思,微闻水声滴石,静中听去,分外清楚。细一留神,听那水声竟出自那块打坐的石墩之下。云凤连日用功,除吃些山粮外未进滴水,也未行动过一次,忽然听得水声,不禁思饮。心想:“洞中灵迹甚多,除壁间图解外,也曾仔细搜索,并无所见。石墩下面是实是虚,怎未想到移开一看?这水声好似时近时远,石墩又大,莫非下面还盖有洞穴不成?”想到这里,走近前去,两手搬着石墩往前一拉,竟能移动,连忙运足平生之力,一阵搬移,移开二尺来远近,渐渐发现穴口,心中大喜。等到石墩移向一旁,再看全穴口,比石墩只稍小一圈。低头往穴里一看,水声已住。那穴道由前往后,斜行下去,看去虽然很深,不过斜径陡些,并非直落无际。有了着身之处,自信从小练就一身轻功,还可提气贴壁上下。略微歇了歇,振起精神,将真气往上一提,身坐穴口,伸足入穴,背贴着那滑削陡险的穴壁,缓缓往下溜去。快要到底,才将气一舒,放快了势子。等到脚踏实地一看,地方不大,石笋林立,均甚粗大。石壁没有上面平整,到处都是孔窍洞穴,仍有不少发掘过的痕迹。再一细寻那水声之处,只在一声形如槎丫的奇石上面洞窍里有一线流泉,涓涓下滴。想是年代深远,水滴石穿,已成了一个尺许方圆的水坑。水与地平,也不溢出。用剑一探,不能到底,仿佛很深。张口就着泉流一尝,竟是甘冽异常。心想汲些上去,又没盛水的东西。如若上去,将那口铁釜搬下来盛,又恐拿着东西,走这样滑削的穴壁,下来容易,上去却难。想了想,无计可施。一心想吃点熟东西,只得取下身披的肩中,先放在水坑里洗了个净,就着那涓涓细流,将它浸湿。再脱去上身衣服,放在石上,以免弄湿了没有换的。一切准备停当,口含湿衣,走向穴壁。仍是背贴着壁,将头往上略伸,手足向壁,施展轻身功夫,一提气飞也似往上游去,一会到顶。出了穴口,奔向釜前,将中一阵拧绞,居然有一碗多水。左右闲着无事,穴底温暖如春,也不嫌麻烦,一连上下三次,才凑了有半釜子水。就石上晾起肩中,将脱去的衣服着好。一面生火,一面削芋放入釜中去煮。不消片刻,水开芋熟,香味扑鼻。取出一尝,不但那芋甘芳酥滑,连汤也是清香甜美,益觉适口异常。尽情大嚼之余,不觉吃多了些。
云凤连日吃了许多冷东西,在前又服了崔五姑的湔洗肠胃的灵药,药力早已发作,又几天没有行动,被热汤热食一冲,不一会,忽然腹痛如绞。恐污秽了洞府,洞外罡风厉害,强忍着跑出洞去,择一僻静山石后面,刚一蹲下,便如奔流夺门,不可遏止。等到站起身来,积滞全消,顿觉身子一轻,五内空灵。细看当前景物,置身已在白云之上。四外高峰微露角尖,俱在脚底。正当中午时分,天风冷冷,仿佛甚劲,但是一毫也不觉冷。偶一低头,见崖下面长着许多奇木异卉。向阳一面,有一处黑沉沉的,似有洞穴,当时未有意去看。闲眺了片时,径回洞中,去做功课。坐时觉着一缕热气由丹田起来,缓缓通过十二玄关,直达命门,然后又顺行下去,与崔五姑传授时手按命门的情况相似。知道第一层功夫业已圆满。坐罢睁眼一看,全洞光明,无微不瞩,不禁狂喜。壁上图解,连日来已是越看越显。云凤打定主意,只是练五姑所传功课,一直未去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