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十年疑案明真相一叶轻舟渡险滩(第8/9页)

葛南威道:“那你用的曲调是《喜相逢》吧?”陈石星道:“不错。”

葛南威道:“那么我用《思良友》的曲调,吹一首苏东坡的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共二十八个字,估计大家所用的时间相差不多。

琴声箫声同时响起,云瑚与杜素素也各自随着琴箫声去清吟伴和。

云瑚给陈石星伴唱,唱的是晏殊的小令:

浊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杜素素给葛南威伴唱,唱的是苏东坡的一首名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虽是合奏,但情调却大不相同。陈石星的琴声是喜意洋溢,充满柔情。葛南威的箫声则是颇带感伤,苍凉悱恻之情兼而有之,而且带着一种对人生的“无常”之感。

他们的弹奏和诗词的意境相合,也与他们此际的心境相符。

一曲未终,果然有人跑来了,但却不是巫秀花,是个眉粗背阔的小伙子。

陈石星呆了一呆,蓦地跳起来叫道:“小柱子,原来是你!”

云瑚也是欢喜之极,失声叫道:“刘大哥,想不到在这里能见着你!”

虽然不是巫秀花,但他们二人的又惊又喜的神情,却似见到了巫秀花一样。

那小伙子哈哈笑道:“小石子,果然是你。我听到你的琴声,料想除非是你,再也没别人弹得这么好了。云姑娘,我也知道除非不是小石子,若是小石子,你一定会跟他在一起的,我只不知现在是不是应该叫你一声嫂子?”

云瑚笑道:“小柱子,别淘气,我们有正经话和你说呢。”那小伙子瞿然一省,说道:“对,这两位朋友是——”

陈石星给他引见了葛杜二人之后,说道:“这位刘大哥本名铁柱,我们是从小就在漓江边一同玩耍长大的朋友,彼此以小名称呼惯了的,他叫我小石子,我叫他小柱子。”

介绍完毕,跟着陈石星问他道:“小柱子,你怎么不在桂林,跑到这儿来了?”

刘铁柱说道:“殷师兄被官府压逼,在桂林站不住脚。他知道我水性还好,写了一封荐书,叫我来投奔王寨主的。”

刘铁柱继续说道:“我来到这里,已经一年多了。多蒙寨主看得起我,叫我当上个小头目,他不时还指点我的武功,日子倒是过得不错,就是不知你们下落,心中记挂。想不到今天会碰上你们。”

陈石星道:“我是来给你们的寨主祝寿的,小柱子,你知不知道,你的师父也来了呢!”

刘铁柱喜出望外,说道:“真的吗?可惜我现在还未能抽身去拜见他老人家。”

云瑚忽地心念一动,抢住问刘铁柱道:“对啦,我们正是有一件要紧事情,想要问你,别的事情,慢慢再说不迟。你有没有看见这样的一个女子……”

她本来只是姑且一试,想那么多人都找不着巫秀花,对刘铁柱实是不敢存什么奢望的。

不料刘铁柱在听了她的描述之后,便即说道:“见过,见过,不过这个女子并非单独一个人的。”

陈石星连忙问道:“是什么人和她一起?”

刘铁柱道:“什么人我就不知,远远看过去好像是个中年妇人。”

云瑚吃了一惊,“莫非是她后母?”连忙问道:“小柱子,你知道她们是向哪里走吗?”

“她们是向九溪十八涧会合的那座山头跑的,不必担心她们跑得了!”

“为什么?”

“西洞庭山有九溪十八涧,汇合之处,水流湍急,名为奔雷滩,好像瀑布一样从山顶倒挂下去,直入太湖。从来没人敢从那里划船出湖的!”

陈石星听到这里,更是吃惊,失声叫道:“不好!”

刘铁柱道:“什么不好?”

陈石星拉着刘铁柱的手就跑,叫他指点方向,一面跑一面说道:“那个中年妇人是巫山帮的帮主,名叫巫三娘子。巫山帮是在四川的一个帮会,巫山下有三峡之险,是长江水势最湍急的地方。巫三娘子在三峡操舟上下是惯了的,她的精通水性,恐怕还在你我之上。”云瑚问道:“奔雷滩的源头之处,有没有船的?”

刘铁柱道:“有是有一条小船,但平常都是备而不用的。”

云瑚跺脚道:“糟了,糟了,巫三娘子一定是早已知道这里有条捷径,可以操舟直放太湖,故此才把巫秀花挟持到这里来!”

刘铁柱道:“我倒要和那妖妇比比水性,你们不必担心没有船。”

到了滩头,果然既不见人,也不见船。陈石星道:“小柱子,你说有办法的……”刘铁柱道:“别愁,附近这个山洞恰好有新造的几条小船。”那个山洞虽然远不及桂林七星岩之大,却也颇为宽广。由于附近有最适宜造船的木材,故而在这山洞之中,经常贮藏有新造的普通可供三四个人乘坐的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