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不辨恩仇成大错虽非骨肉胜亲生(第6/17页)

“允祯想做皇帝,叫年羹尧冒了个极大的危险,到乾清宫偷看他父亲的‘传位遗诏’。年羹尧出身少林,手下能人极多,本身也会高来高飞的功夫,是他亲自去办还是叫心腹高手去办就不知了。总之康熙的‘传位遗诏’的秘密已经给他探悉,告诉了当时还是四皇子的允祯,允祯登时凉了半截!”

杨炎听得津津有味,笑道:“想必他父亲指定的继承人不是他了?”

萧逸客道:“当然不是了。遣诏写得分明,传位十四皇子!”

杨炎问道:“那么雍正后来何以能登大宝?”萧逸客道:“是年羹尧和雍正母舅隆科多替他想出的主意,把‘十’字加多一横一勾,变成‘于’字。你念念看!”

杨炎笑道:“妙极!妙极!如此一来,‘传位十四皇子’可就变成了‘传位于四皇子’了!”

萧逸客道:“如此这般,四皇子允祯就名正言顺的登了大宝,变成了雍正皇帝。但年羹尧干了这件大事之后,却做了一件或许他是自鸣得意,其实却是愚蠢透顶的事。”

杨炎说道:“是什么事?”

萧逸客道:“宣读了康熙遗诏之后,他把这遗诏收起来,不交给雍正。”

杨炎问道:“遗诏是由他宣读的吗?”他虽然不懂帝王之家的规矩,但想年羹尧是个汉人,“先帝”的“遗诏”似乎应该由满人的皇亲国戚宣读才合道理。

萧逸客道:“是国舅隆科多宣读,但据说当时一宣读之后,立即引起骚动。十四皇子允禔也是个武功很好的人,立即就表怀疑,冲上前去要抢遗诏审察,年羹尧制服了允禔,同时将那遗诏从隆科多手上拿了过来。以当时情形而论,他是要保护遗诏,但风波平息之后,他却不交还雍正了。那时他已经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雍正刚登大宝,还要倚靠他,是以明知他存心不良,却也不敢向他讨还。”

杨炎说道:“他要这个遗诏做什么?”

萧逸客道:“当然是为了挟制雍正了,‘十’字改为‘于’字,改得虽然巧妙,若是细心审察,还是可以勘出来的。他以为握有雍正这个‘把柄’就可以予取予携,岂知雍正比他更为阴狠,隐忍不发,直到坐稳宝座,才突然发难,叫人参劾年羹尧,把他杀掉。”

杨炎问道:“那封遗诏呢?”

萧逸客道:“雍正杀了年羹尧,抄他的家,抄到的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就只是不见了那封遗诏。年羹尧的幼子是唯一逃脱的年家之人,雍正怀疑那封遗诏已给他的儿子带走。但查不到下落,后来也一直没有事发生,案子才渐渐‘淡’了下来。但还是当作皇家最秘密的悬案‘存档’的,对年家后人的行踪,也还是并没有放弃侦察,不过没最初几年那么紧张而已。”

萧逸客继续说道:“雍正在位十三年,一天晚上,突然死于非命!”

杨炎吃了一惊,说道:“死于非命?他是给刺杀的么?”

萧逸客道:“不错,那刺客把他的脑袋也割了去!”

杨炎矫舌难下,半晌说道:“九五之尊,午夜飞头,这可真是天下第一大奇案了!不知刺客是谁?”

萧逸客道:“据武林前辈所说,刺客乃是当时最著名的女侠吕四娘。吕四娘的父亲吕留良因文字之祸被雍正所杀,她是给父亲报仇。但她夜入禁宫,神不知鬼不觉的杀了雍正,既然无人发现,大内卫士也不敢便即断定是她。因此引起了两种猜忌,一说刺客是她,另一说刺客是年羹尧那个逃脱的儿子,回来代父报仇。皇室猜疑不定,把这两个人都列为疑凶。”

杨炎叹道:“论理雍正是死有余辜,但对我爷爷的爷爷来说,却又是一个无妄之灾了。”

萧逸客道:“可不是吗?皇帝死于非命,清廷当然是秘而不宣,但暗中则是加紧侦察了。乾隆年间,查到了年羹尧那个遗孤改名换姓,叫龙灵矫,隐居在中印边境的荒山。乾隆派了几拨武士去追踪究迹,有的毫无结果,空手而回。有的更是一去如同黄鹤,永远也不会回来了。”(按:龙灵矫故事,事详拙著《冰川天女传》。)

杨炎说道:“清廷想必还不肯甘心罢手?”

萧逸客道:“不,有很长一段时期,倒是放松了查究的。”

杨炎说道:“那是为何?”萧逸客道:“一来是乾隆后来亦已知道杀他父亲的是女侠吕四娘了。二来龙灵矫隐居中印边境的大吉岭,他足迹不履中原,即使康熙的遗诏确是在他的手上,亦已不足为患了。既然难以找寻,乾隆只要他不到中原来和自己‘捣乱’,也就不再理会他了。”

杨炎问道:“那么后来又怎的牵涉到灵珠爹爹身上?”

萧逸客道:“直到二十年前,灵珠父母回到中原的一个山村隐居,给清廷密探发现他们身份,这才重新引起当今皇帝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