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积雪寒光敌骑至边城曙色少侠来(第3/12页)

姜凤琼撒娇笑道:“爷爷,没事!我自己不小心,摔在雪地上,晕眩一阵,也就清醒了。贼人怎么样了?可都给你料理了吗?”

姜老头子扶她起来,把身上的一件羊皮外套脱下,披在她的身上,带着怜惜的口吻责备她道:“叫你不要出来,你偏不听话。不是你的师叔祖赶来,你的小命儿早就完了!”

姜凤琼睁大眼睛问道:“哪位师叔祖,他老人家在哪里?”

正说至此,姜老头子侧耳一听,猛地拉着姜凤琼,回头指着道:“你看那不是你的师叔祖来了!”

姜凤琼随着她爷爷指点之处看去,起初只见远处有一个黑点在雪地上疾滚,转眼之间,已看出那人的轮廓,再过片刻已看清楚了全身。只见来人长须飘然,疾驰而至,含笑来到了跟前,嚷道:“师兄,不负所托,一柄飞刀就把那厮了结了!”

给姜翼贤师弟追出去结果的那人是骆家三龙中最小的一位——骆金龙,他一开始就中了姜老头子一脚,已自折了两条肋骨,纵拼命奔逃,也难逃厄运。

三龙二虎,全部命丧荒山。姜老头子转祸为福,不止免受敌骑追踪,而且与三十余年未见的师弟重逢。当下喜孜孜地拉着姜凤琼的手道:“琼儿,你先见过师叔祖。”

姜凤琼呆看着这银须飘然的老人,见她爷爷催她行礼,才如梦初醒,怪不好意思地裣衽作礼,说道:“多谢师叔祖救命之恩,侄孙女这厢有礼。”姜老头子也扶着她对师弟说道:“师弟,你还没有见过她,她就是我唯一的孙女儿,我儿正筠死后,就只有她陪着我了,师弟原谅她刚才摔晕过去,不能给你行大礼。”

来人定睛看了红衣女侠一会,银须掀动,哈哈笑道:“原来是贤侄孙女易钗而弁,连我也给瞒过了。不必拘礼,不必拘礼。”他见姜凤琼仍怔怔地看他,不禁笑道:“你的爷爷没有同你说起过我吗?我是你爷爷的三师弟……”话未说完,姜凤琼突然插嘴道:“哦,你老是卓师叔祖?”那老者含笑点了点头,说道:“我与你爷爷分手三十年了,那时你爸爸都还未娶亲呢,难怪你不知道我了。”

这老者正是姜翼贤的师弟卓不凡。姜翼贤同门五人,现存的就只有他们哥儿俩了。卓不凡在师门排行第三,师兄弟五人中,以他天资最为聪颖,对梅花拳、剑两样师门绝技,造诣也最深。他少年时抱负不凡,自视甚高,四十年前初出师门时,正是太平军衰亡之际,当他想加入太平军时,天京已陷入清军之手。他书空咄咄,雄心壮志,兀未少休。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太平军残兵散入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农民的秘密结社——捻党,在太平军覆灭后,捻军续兴,成为一支强大的起义军队,捻军的领袖如赖文光、陈得才等都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部将。当时满清的主力湘军,正全力对付南方的太平军,北方兵力空虚。赖文光、陈得才率领一支小军队,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四省,变成数十万人的大军。同治四年,并曾在山东大破清军,以骁勇著名的满清亲王僧格林沁也被捻军杀死,一时声威大振。

卓不凡那时正在山东,立刻赶去投入捻军。而姜翼贤则因已替师父接掌梅花拳,而未跟随。卓不凡投入捻军后,捻军分为东西两部,赖文光率东捻军在山东,张宗禹率西捻军由河南攻入陕西。这时满清已调李鸿章的淮军对付东捻,左宗棠的湘军对付西捻,两边形势都很紧张。卓不凡随西捻军在同治五年入陕西。

自卓不凡随捻军入陕后,姜翼贤三十多年都没有他的消息,起初以为他随西捻被左宗棠杀了,后来却有传闻,说他避居甘肃西部,所以姜翼贤在陕西无路投奔时,索性更西行而入甘肃,探听他的下落。

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几省,原是汉回杂处。捻军未至西北前,满清统治者故意制造民族纠纷,让汉抑回,西北回族对满清统治固然不满,而对汉人也颇为仇视。回、汉两族,同受满清挑拨,互相攻杀。当时,西安、大荔一带二三十县,汉人死者不下数十万。

西捻入陕之后,积极联络被压迫的回民,回民也风起云涌,组成了一支有相当力量的起义军。捻回力量一直扩展至陕北,甘肃回民也起兵接应。当时捻军自南而北,回军自西(甘肃)而东(陕西),纵横各千余里,陕北正处于两军的交会点。左宗棠老奸巨猾,一面驻重兵于陕西耀州,奏疏清廷说:“以地形论,中原为重,关陇为轻;以平贼论,剿捻宜急,剿回宜缓;宜驻重兵于耀州,以防捻回合势。”在军事上,已是故意将捻、回分别对待,制造两方的猜疑,一方面更积极制造汉回兄弟民族间的冲突。例如清法律规定:回人杀死汉人,一条命要赔十条命,汉人杀死回人,十条命才赔一条命。名义上是“让汉抑回”,实际上是故意造成两族间的不平等。因此即使捻军入陕,回汉两族的纠纷,仍然未能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