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少女红妆能伏虎名家子弟惹风波(第7/8页)

丁剑鸣道:“杨露禅压根儿就不想把真正技艺传授满人。他在肃王府没多少时候就告假还乡,由他的儿子杨班侯替他做王府教头。杨班侯更绝,当时王府内武士三千,都要跟他学太极拳,他也来者不拒;可是他却每在喂招时,把那些武士摔得头穿额裂,甚至弄成残废。杨班侯说:‘太极拳是不打不教的,你要学就得准备挨摔。’那些武士纷纷知难而退,不过十天就减了一半,再过一月就只剩下百来人。而杨班侯还是不拿出真功夫来教他们,故意把太极拳的架式放大了,打起来好看,也可以强身,但却不能实用。后来三千武士学成的只有吴全佑一人。而吴全佑还是在不做武士之后,才求得杨露禅亲教的。

“满洲许多达官贵人求杨家传授的,杨家父子也都如此应付,以至北京的太极拳都不能实际用来交锋。当时广平的太极武师陈秀峰偷偷问杨班侯道:‘太极拳有刚有柔,何故北京一派一味纯柔?’杨班侯起初笑而不语,末后才说:‘京中多贵人,习拳出于好奇玩票,彼旗人体质与汉人不同,且旗人非汉人,你不知道吗?’言中大有深意,问的人也就不敢再问了。也正是为此,太极拳虽曾盛极一时,可是却没留下什么传人,也就渐渐衰微,比不上少林声威那样显赫了。”

丁晓听了,这才舒服一些,但对杨露禅去做王府武师还是不能谅解。不过他听了父亲这番话却很有感触:第一他知道太极拳除了丁家之外,还有陈家,大处相同,架式变化却又各有秘奥,他心中不禁盘算,怎样才能把两派学全了,才有意思。第二他很佩服杨露禅百折不回、坚忍苦学的精神。杨露禅的故事,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当下,丁剑鸣把杨露禅的故事说完后,突然吩咐丁晓和金华道:“我还有点事情,要到场子里转一转。金华,你们师兄弟许久不见,好好玩一玩吧。你的晓弟刚跟我学会了空手入白刃的功夫,这些天来正技痒,想找人比试,我没空,他又找不到旁人和他合手,你就跟他过过招吧。”

丁剑鸣去后,丁晓和金华都觉得好似轻松了许多,两人手携着手,跳跳跃跃地进入了把式场。丁晓将外衣一脱,摆了个手挥琵琶的架式,笑着对金华道:“你让着点。”

金华解下了佩剑,也笑道:“师弟,你不用客气,你比我强多了,你可得留神着点,别真的打得我爬不起来。”

金华说完,就按着师父所传授的太极剑法,认真地纵横挥霍,左刺右斫起来。丁晓觑准方位,身形骤展,从“手挥琵琶”,猛的翻身直进,“卸步搬拦捶”,两手立掌,向前进击。金华急将剑尖斜挂,待削丁晓双臂。丁晓又已忽地腰向后倚,左腿顿成虚步,右掌改拳,拳风飕飕,直劈面门。金华给他迫得后退几步,心中暗道:“师弟果然又已大有精进了,这手‘搬拦捶’使得好不纯熟!”

金华不敢怠慢,急展了黏、连、劈、闪、扑、洗、撩、刺的太极十三剑招数,剑点前后左右,绕着丁晓刺击。丁晓展开空手入白刃的功夫,以挨、帮、挤、靠的身法,配合着吞、吐、浮、沉的手法,随金华纵横挥霍的剑点,倏进倏退,打得很是热闹。

打到难分之际,金华用了手“抽撤连环”,剑锋点胸膛,剑刃挂两胁,一招三式,疾如迅风。丁晓笑声“来得好!”斜闪步,骤翻身,竟用“风刮落花”之式,连避三剑。他手底也不怠慢,竟趁着金华剑势方收,剑招未变之际,跟踪直进,疾舒右臂,疾托肘尖,便向金华左胁猛袭。金华却也溜滑,救招不及,不退反进,右腿上步,身形一斜,脚跟一转,手中剑随身形半转之势,反臂刺扎,便向丁晓背后刺来,丁晓招术用老,未及换势,剑已点到,他急忙身形侧俯,滑出一丈开外。这才身形一停,笑对金华道:“师兄,如何?小弟可真不是你的对手。”

金华淡然一笑,插剑归鞘,口里说道:“哪里!哪里!你的空手入白刃功夫比我强得多了。”他说完之后,突地又眉头一皱,上前拉着丁晓的手道:“晓弟,你随我来,我有事要问你!”

丁晓见师兄好像煞有介事,不觉满腹狐疑,随着金华在把式场边的石凳坐下,问道:“师兄,什么事?”

金华凝视着丁晓,好一会儿,才缓慢地说道:“师弟,咱们虽分别三年,可还是像从前一样,无话不说的,可是?”丁晓好生奇怪,点了点头道:“当然,这还用问的?”于是金华忽地又将身子挪近了些,低声问道:“师弟,我看你一定有什么心事?”

丁晓默然不语,避过金华的眼光,良久良久,才幽幽地问道:“你怎么知道?”

金华笑道:“我怎能不知道?刚才与你对招时,你一开手便拳风迫人,恍如生龙活虎;但一打下去,却显得精神不继,心神不属,好像很是焦躁的样子,迭走险招,功夫也就差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