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峭壁现侠踪 疑云阵阵堡中来怪客 妖气重重(第2/7页)

龙灵矫继承乃父遗风,其志不小,闻言又不禁怦然心动,但终觉此事不妥,正自踌蹰,那胡僧又道:“敝国国王已领兵到此,驻屯在山谷之中,只待春暖雪融,便要进军拉萨,年先生请到军中,与敝国国王一见,再定决策如何?”龙灵矫手执马鞭,沉吟不语,那胡僧笑道:“大丈夫一言立决,何用踌蹰?先生若向西行,那是前途如锦,荣华无限。若然先生执意不去,那么我也不便勉强。但据我所知,清廷已派高手多人,正欲得先生而甘心。先生若欲东归,纵能穿过这莽莽草原,只怕未到拉萨,就要遭不测之险,先生其请三思!”

龙灵矫自知案情重大,这胡僧说的乃是实情,心中想道:“既到此地,不如就进去看看,做不做伍子胥,那可是还得由我。”

喜马拉雅山高入云霄,端的是一山之中,气候不齐,山顶白雪皑皑,山腰雪花纷飞,但山脚已是百花绽开,显出初春景色。山谷因有四面高山挡着寒风,地气尤其温暖,因此尼泊尔军在山谷中安营扎寨。龙灵矫随那胡僧走入山谷,但见篷帐相连,战马遍野,正中一面王旗,四方共有十二面帅旗。龙灵矫知道尼泊尔军制,每十营设一元帅,每营五百人,照此估计,谷中最少有五六万人之多,以尼泊尔这样的小国,几乎可以说是发了倾国之兵了。但在喜马拉雅山中,却还填不满一个山谷,龙灵矫一路思潮起伏,想想自己父亲当年指挥百万大军的威风,那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自己自懂人事以来,总想有一日能像父亲一样手握兵符,而今这梦想看来竟可实现,但却来得这样突然,而且令人感到屈辱。龙灵矫内心交战,听山谷中胡马嘶鸣,几乎疑心是在作一场恶梦。

唐经天和冰川天女继续西行,一路寻觅都不见唐赛花和金世遗的踪迹,冰川天女每过一天便想起金世遗生命的期限又减一天,忧虑之情,现于辞色。唐经天本来对金世遗殊无好感,经过了金世遗义救陈天宇和勇救唐赛花两件事情,对金世遗恶劣的印象才渐渐改变,但每想起金世遗对冰川天女的挑拨,心头总还是未能释然。而今一路与冰川天女同行,见冰川天女对金世遗的关怀,就如同关心一个多年的朋友一样,若在往时,唐经天也许会因此不安,但如今他已熟悉了冰川天女的性情,那纯然是一片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相形之下,唐经天反觉得自己的胸襟狭小了。

两人在草原上并辔奔驰,相知更深,相爱更切,寒风冷雪,都变成了旖旎春光,比起金世遗的彳亍独行,那自然是大异其趣了。

走了数日,穿出草原,喜马拉雅山的雪峰,已是遥遥可见。山脉迤逦而来,再走便进入山区,沿途所见,奇峰怪石,目不暇给。唐经天叹道:“一山还有一山高,此话真是不错。我所居住的天山,绵亘三千里,南北二高峰直插云霄,我一向以为天下的名山,再也不能与之相比了,哪知还有这座喜马拉雅山!”

草原积雪未化,在草原的边缘,山脉起伏中断之处,有一个峭立如壁的孤峰,十分奇特,好像是一个硕大无朋的明镜,又像一支平地涌起的玉簪,与周围的山峰,形态大大不同,冰川天女啧啧称赏,忽听得唐经天“咦”的一声,好像发现了一桩极其奇怪的事情,面色紧张之极,立即跳下马来!

冰川天女一眼瞥去,那孤峰像一块白玉雕成的明镜,在山峰下面的“镜台”上,但见血迹斑斑,极其夺目,冰川天女也不禁奇道:“咦,难道是金世遗与那胡僧又在此地激战过来?是谁流了这么多鲜血?”唐经天道:“什么,鲜血?”冰川天女大为诧异,叫道:“这样当眼,你也看不见么?”忽见唐经天定了神一般,凝眸上望,冰川天女定睛一看,只见那石峰上竟似有几行字迹,这一发现,比那血迹更令人惊奇,像这样平滑如镜的石峰,只怕苍蝇爬上去也会跌下来,居然有人能在上面写字,这字迹又是用什么写的?无怪唐经天一发现这字迹,就无心留意下面的血迹了。

两人走近那座孤峰,只见那几行字迹乃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道:“几度天山攀桂子,而今双剑上珠峰。名山此处开仙境,忍令胡骑血染红!”每个字都有尺许大小,铁划银钩,入石数分,用斧凿也凿不得如此齐整。冰川天女这一惊更是非同小可,叫道:“天下有谁有这样的功夫?这是用指头书写的!

只见唐经天满面虔敬的神气,慢慢走到石峰下面,突然回头喊道:“这是我爹爹写的!”冰川天女道,“你爹爹写的?他不是在天山吗?”一咀嚼诗意,除了唐晓澜,确是无人配题这样的诗句。冰川天女道:“照此诗看来,你父母都同来了。他们上喜马拉雅山做什么?”唐经天喃喃自语道:“我爹爹二十年来不动刀剑,怎么在此地破戒伤人?”要知唐晓澜与冯瑛夫妇联手,那自是天下无人能敌,这山峰下面的血迹当然是别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