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毅力虔心 十年待知己盗名欺世 一旦现原形(第4/9页)

曾静是湖南人,曾在两湖江西福建等省讲学,名声甚大,知者颇多。坐了一会,便有一个秀才模样的茶客,恭恭敬敬的上前行礼,问道:“这位可是曾老先生么?”曾静微微点了点头,那人道:“晚生以前曾随乡中前辈听先生讲过学。”曾静又微微点头,显得心神不属的样子。那人又问道:“什么风把曾老先生送到这里?可有再在县城里讲学几天之意么?”曾静道:“我在北方有位好友,他死了遗孤没人照管,我此次特地北上把那孩子收养,路经此地,心急还乡,顾不得讲学了。”那人连连赞道:“先生高义,可风古人,晚辈不胜佩服。”曾静微微一笑。吕四娘侧耳听他说话,蓦然和曾静目光相接,曾静与吕四娘甚熟,虽然她搽了易容丹,神态之间,却尚依稀可认。曾静一见,笑容立敛,放下茶杯道:“我该走了。”先前进店的那名虬髯壮汉立刻策马先行,曾静上轿走后不久,后来的那名武士也上马走了。曾静与这二人始终没有交谈,装做不相识的样子,吕四娘心中暗笑,知道这两名武士一定是年羹尧派来暗护曾静,兼监视他的。

那秀才模样的茶客目送曾静走后,还自不断的和茶亭内的几个茶客说道:“这位曾老先生,道德文章,名满海内,而又清高淡泊,不求闻达,真是国中贤人,山中高士。”吕四娘心中连连冷笑,不耐烦听,匆匆付了茶钱,走出茶亭。

吕四娘看曾静他们去的方向是蒲城,方向乃是背着仙霞岭而行,心中想道:“好在我和他的方向不同,这老匹夫,我实在讨厌见他。”

吕四娘脚程甚快,日落之前,已到仙霞岭下。但见峰峦间云雾缭绕,千变万化,幻成各种景物。心情顿时紧张,想起了昔日和沈在宽同看云海的情景。只不知如今在宽做些什么?是独倚丹枫,还是遥观云海?吕四娘一路思量,不觉已到半山,迎面一大片岩石,石的颜色一片通红,这是仙霞岭上一处名胜,名叫“丹霞嶂”,吕四娘以前在仙霞岭时,最喜欢在“嶂”下散步。而今经过,免不了抬头一望,却不料这一望,又发现了惊人的奇迹。

那片岩石总有七八丈高,本来是平滑无尘的,而今岩石上端却有人画了一朵兰花,淡淡几笔,美妙非凡。画兰花的人不但有绝顶轻功,而且有丹青妙技。吕四娘也不禁啧啧称异。

见了这朵兰花,吕四娘料知必有高手曾经来过,心中更急,看了一下,顾不得细心欣赏,便即离开。“丹霞嶂”下是个水帘洞,水由石壁奔泻而下,珠沫四溅,声如金石,随风飘忽,疏密不定,汇成水潭。唐晓澜当年曾在此处向她倾吐身世,而今经过,回首前尘,恍惚如梦。

过了山泉飞瀑,一瓢和尚的禅院已然在望。吕四娘引吭长啸,却不见一瓢出来迎接,吕四娘不由得吃了一惊,加快脚步,奔入禅院,但见寺门倒塌,壁倒墙坍,花谢水干,一片萧索。吕四娘叫道:“一瓢大师,一瓢大师!”只闻荒刹回声,野鸟惊起。吕四娘又叫道:“在宽哥哥,在宽哥哥!”同样也听不到有人回答。

吕四娘不觉呆了,她本来坚信在宽没有死亡,这一下大大出乎她的意外。前次离开在宽之时,在宽虽说已可走动,但到底不很方便,而且他又是避祸此山,按说无论如何不会下山,难道,难道——吕四娘不由得打了个寒噤,不敢再想下去。

这刹那间周围的空气都冷得好似要凝结起来,吕四娘机械般的移动脚步,扶着墙壁,走出禅堂,穿过回廊,走进沈在宽以前居住的静室。室门半闭,一推便开,一股久未打扫的腐气冲鼻而来,但见里面床铺书桌,摆设依旧,但已积了厚厚的灰尘。有几只老鼠听闻人声,急急逃跑。

吕四娘面向窗外吸了口气,定了定神,心想这不是做梦吧?她仍然不愿相信在宽已死,又机械般的移动脚步,走遍了寺院的每个角落,真个是寻寻觅觅,寻之不见,觅之不得,这才蓦然间觉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终而忽似一切空无所有,一切清寂。

过了许久,吕四娘才好似从恶梦中醒来,不知什么时候,珠泪已湿衣衫,但心中仍然想道:“那头颅明明不像他的,莫非他在鹰犬上山之日,拼命逃避开了?”心存一线希望,又在寺中细心察看,这才发觉寺中家具没一件完整的,分明是在这寺中有过一场恶斗。再细看时,禅堂的石阶之上还有一滩血痕,日晒风干,仍是淡红一片,触目惊心。

这时吕四娘纵有万分自信,也自心慌。寺院外鸦声噪树,日头已落山了。吕四娘定了定神,又强自慰解道:“知道这是谁人的血?一瓢和尚武功不凡,也许是他杀伤鹰犬的血呢!”趁着天还未黑,吕四娘走出禅院,又从寺院背后下山,一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