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合击兜(第9/10页)
凤州拿下后,赵匡胤知道自己献策“游龙吞珠”的真实目的将要泡汤。揣测周世宗下一步要做的肯定是驻军据守四州,封住蜀国突袭大周腹地的可能。这个后顾之忧的解决,对于柴荣来说应该是极为满意的。此次征蜀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国中不稳的大周来说已经是极为幸运的。
但是赵匡胤的目的不是这个,他是要去成都,去从孟昶手中夺回自己的京娘。每当想到自己真爱的女人在别人怀里时,他便会生出一种可以毁灭一切的杀心。他甚至假想过如果周世宗决定班师回朝,自己将杀死周世宗夺取兵权继续挥兵攻向成都。
也就在这个时候,军信道有传信官给他送来一封密信,这密信正是张锦岱从江中洲秘密传来的。信中不仅详述了自己沿江而下的经历和所见,重点还讲述了蒙面人带他偷察江中洲龙吞塘南唐水军船队的经过,以及蒙面人对自己所说“借皮化形”的一番道理。
赵匡胤接到这密信之后沉吟了一会儿,他是在琢磨那个蒙面人所说的话。“……借皮化形可是很高明的一招,可就地借皮,也可他国借皮,顺手而为不必专门劳心费力是最好的。”赵匡胤的眼睛猛然一亮,他想到了一个理由,一个可以让周世宗放弃班师回朝,而继续往南进攻成都的理由。
赵匡胤赶紧去拜见了周世宗,他要用刚刚受密信启发想到的理由来再次说服周世宗。
“皇上,我们此番以‘游龙吞珠’之策虽然是将蜀国成、秦、凤、阶四州拿下,一解蜀国东进攻袭大周腹地的后顾之忧。但是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就是国内的粮盐物资的窘迫。蜀军强悍,每仗都是官资民资消耗殆尽时才能一举夺定胜筹。而后又要驻军守城重新部署城防军需,虽秋麦即熟,但就算尽数收了也不能抵上此役消耗,更不要说缓解国内窘迫了。”
周世宗很认真地听着,他很能理解赵匡胤所说的道理,这其实也是他觉得此役未曾胜得彻底的主要原因。“九重将军莫非有良策弥补此中遗憾?”
“不算良策,但眼下可算唯一可行之策。”
“哦,你说来听听,我权衡下这独木桥到底稳不稳。”柴荣心中其实还是颇为忐忑的。如果像赵匡胤所说,只有不算良策的唯一之策,那实质的意思就是要他铤而走险了。
“直入川中,取成都,一路所获肯定颇丰,最终还可逼迫蜀王孟昶供奉不菲钱粮,足以完全化解我国窘迫。但是臣权衡后觉得蜀境山险水恶,易守难攻。民风剽悍,还有賨人助战。而大周军一则地势不熟,再则与蜀军相比更善于平原作战和马战,强攻之下势必推进艰难,损伤惨重。”
靠坐在虎皮圈椅中的周世宗听到赵匡胤的话后频频点头,赵匡胤之前数次劝自己继续攻入蜀国腹地,而自己正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才未成行。
“但是我们这家不吃吃那家,可以转个方向。”
“你说的是哪家?”周世宗一下坐直了身体。
“可赶在秋熟之时攻入淮南一带。”
“转征南唐?”
“对!大周出现物价飞涨、粮盐紧缺,其实都是因为南唐提高过境税收所致,伐南唐可以说是名正言顺。而淮南为粮盐丰产地区,拿下之后便可完全恢复大周之前所有损失,一解窘迫。再有淮南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周军作战。”赵匡胤说到此处时语速放慢,因为他觉得周世宗肯定会有问题要问。
“你觉得周军铁骑可以直入淮南纵横无阻吗?”周世宗果然提出疑问。
“虽是平原,但对我大周兵马而言还是有两处障碍。一处是淮河,一处是扬子江。南唐军可以河为拒、以江为拒,利用淮河水军巡弋拦击,利用长江水军运兵调度。我军兵马不擅水战,水军又弱。全部水军力量不及南唐十分之一,而且大部分现在还被困匿于江中洲。”
“既然知道这阻碍,那你所提伐淮南又是以何为把握?”
“借皮化形,我水军不行,可取他国水军为我所用。东边有吴越水军为助,我们的水军已暗中驻于金陵左近的江中洲。现在只剩西边无水军可用,这张皮恐怕还得从蜀国手中夺取。”赵匡胤开始转入真正的正题。
“借皮化形?借皮化形。”周世宗口中重复两遍。
“对!皇上,你来看这。”赵匡胤边说边铺开桌上的地理图,“我周军已拿下凤州,下一步可由此处横穿子午谷,沿凌清道、白河、嘉建镇,佯作继续攻夺睦州之势。而实际可从彬县转道往东,从我周境过,再借道南平入东川,暗袭江口蜀军水营。蜀国境内江窄水急,蜀水军常在激流中对战,其控船力和战斗力都极为凶悍。如能暗袭成功夺蜀水军为我所用,沿江而下由西面压制南唐,这样水陆协攻,定可轻易夺取南唐淮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