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欲刺齐王(第3/11页)

此刻韩熙载突然想到了李弘冀,今天他在秦淮雅筑中竟然连续有五个手下赶来找他。而且和那些手下低声耳语之后,他就一直处于焦急不安的状态。而最后像他那般心胸如海天的人终于还是没能耐得住,找个由头提前走了,可见手下前来告知的事情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不是军国大事,那就是和他切身利益有关系的事情。这样想来,自己收到的这些密报会不会和李弘冀的不安有着什么关联?

走进书房时,王屋山正坐在他的金丝楠高背官帽椅上看那些密报。从王屋山凝重的表情来看,她对这些密报中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理解。

韩熙载没有说话,而是走到书桌边直接拿起密报来看。十几件密报一一看过后,他知道为什么会一下子出现这么多件密报了,也知道为何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间隔中一起报进府来。因为这些密报都是金陵周边距离很近的密探点报来的。密探点是以线形辐射状延伸开的,那么越靠近金陵,密探点也就越密集。而金陵是南唐中心,既要防外敌也要防内鬼,密探点密集也是需要的。

“你怎么看这些密报?”韩熙载问王屋山。

“我排了一下,虽然都是说蜀国有人来南唐的密报,但是从线路和位置的区分上可以看出,至少有四路。然后加上从蜀国回来的德总管,总共就是五路。”

十几件密报都是报的蜀国密使的事情,这倒不是那些蜀国密使特别好认,而是因为各密探点特别是金陵周边的密探点对带有蜀国迹象的人特别留意。韩熙载知道吴王府的德总管秘密前往了蜀国,然后萧俨、顾子敬在烟重津遭遇截杀。而他想替李弘冀消除后患,保住南唐不出内乱、国稳民安,于是派出的夜宴队秘密行事想夺回字画、截杀被俘刺客,但是都没成功。于是他只能转而注意李弘冀的动向,让密探点严查蜀国的秘密来人,以便可以在李弘冀有什么异动之前提前制止他。

“这些人的最终去向都是太子的吴王府吗?”

“接到第一件密报之后我就派人出去查了,的确都是去了吴王府。就是那德总管也是连家都没回,带着随从和东西直接回的吴王府。”王屋山回道,可见她并非只是坐在这里看看密报这么悠闲。

“这就对上了,今天在秦淮雅筑中,先后有五个太子的手下前来找他,应该就是通报的这件事情。前几天在朝上听兵部禀报的军情,说大周已经兵入蜀境,我想这五路密使齐到金陵,很有可能是孟昶想要太子想办法出兵夹击大周,助西蜀脱困。”韩熙载这是很正常的想法。

“不一定,周军虽入蜀境,但大战未始,蜀军未败,还未到疾驰求援的时候。而且就算疾驰求援,有必要用五路密使吗?那不反而显得招摇,密使不秘了。”王屋山毕竟是研究这些密报很长时间了,所以想法更有深度。

“那你觉得这些密使回来是为了什么事情?”

“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信息,太子和蜀皇孟昶之间关系非比寻常,所以联手对抗其他各国的盟约应该早就定下。大周攻入蜀境,不用孟昶疾驰求援,太子能力许可之下也会调动兵马威胁大周,助蜀国脱困。而据我所知最近兵部确实下令调动了几个大营。”

“这事情我知道,调动的军令的确是根据太子的公文下的。但是所有调动都重在防御,并没有要援手蜀国的迹象。”韩熙载说道。

“这可能正是问题关键。太子原来是直接掌控大军的,现在却只能以公文协助统辖。这状况是从审理刺客的案子之后开始的,像太子那般胸有韬略之人,如何看不出皇上已是对他起疑。”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说正因为太子现在看出自己状况不好,于是只调兵防御,并不对大周摆出威胁态势。这样做是为了和孟昶讲条件,让他替自己消了眼前的祸殃,摆脱目前状况。”韩熙载只需稍稍一点便想到了问题所在,“可是孟昶那边又能如何替他摆脱目前状况呢?”

王屋山微微一笑:“这事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试想下,如果齐王李景遂被什么人刺杀了,那么太子就成了唯一皇命正传的继承人,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立被觉

“刺杀?你是说从蜀国来的那些人都是刺客?这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太子前些日子阻止齐王继续利诱被俘刺客,中断了他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可能即将见效的审讯。然后自己带军刑官对被俘刺客用刑十几天,却一无所获。这会不会是在拖延时间,等待刺杀齐王的蜀国刺客前来。”

“为什么不会?刺杀齐王,他绝对是不能用自己人的。而江湖中雇佣的人又不可靠,只有让孟昶从蜀国派刺客来是最为妥当的。因为他们之间有盟约,可以讲条件。”王屋山是刺行中的魁首之一,所以很当然地往刺局方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