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玉女移情泪作诗(第4/9页)

不久,他便无精打采地回来,孙怀玉等知他一无所得,也不问他。

翌晨,越过钻天坡、洗象地过大乘寺到白云庵。这儿便是有名的“天花法雨”地带,一片雾气迷蒙,雾中水粒特别大,传说是普贤菩萨所降的法雨。

到了雷洞坪,沿路云雾凝厚,路旁怪村古藤,形状突兀,在雾气中倏忽出没。一旁有雷神庙,前面一块禁声碑,据说从此处经过,禁止出声,否则雷神震怒,大雨即降。虽然无稽,却是极验。

一边乃是不知多深的悬崖,幸而崖边长满了厚密的树丛,等闲看不到竟是这么可怖。绕崖茁生的树丛,偶有缺口,白云腾腾涌上,又把缺口补住,的确是奇观。

过接引欧、七星坡,到天门石,这便是峨嵋金顶的门户,进了天门,那金顶竟是宽广元比的平地,金顶正殿屹立眼前。

四人人殿随意瞻仰一番,这里是峨嵋绝顶,山风寒劲,吹人欲飞。再出殿外,四下遥望,但见千山万壑,绵延天边,每一处峰顶,都有白云线绕,生像神仙所居之境,令人胸襟一清。

大雪山尖峰,高出群峰之上,直欲刺入天际,煞是奇观,一个和尚告诉他们,殿后还有观光台,那儿是舍身岩,景象更妙。当下国人径穿过正殿,爬上舍身岩,纵目遥观,脚下百十丈处,白云如海,远延千里,云涛起伏不定,此涌彼伏,太阳光照在上面,缤纷灿烂,的确是天下妙景。

当晚他们在这金顶正殿歇息,德贝勒大党失望,意气沮丧。孙怀玉和屈军却是中怀俱畅,逸兴道飞。

晚上,他们由和尚指点,到舍身岩去看神灯。这时,天地乌暗,山风怒吼,孙怀玉和那家人大有寒意,勉强支撑住。

但见岩下广阔如海的空间中,千百团青绿萤光,飞舞流转,最小的也有酒杯大小,飘忽上下,忽隐忽现。有好些飞近人来,大约在三五丈左右,便倏然熄灭,他们目瞪口呆,流连许久。

次日,便待下山,但德贝勒觉着千里迢迢,空人宝山,心中觉得不服,便留下孙怀玉的家人孙安,教他在金顶等候,自与孙屈两人,同到金顶后群山访寻。这一面因为山路陡绝,毒蛇猛兽,出没无常,故连本地的人也不敢去。他们问不到路径,便瞎撞一气,到底连金顶别院也见不到,如何能碰到珠儿?

从上山那晚算起,回到山腰的清音阁,共费了五日工夫。他们午后已过了清音阁,这时,他们是绕小径下山,一路云谷林峦,侧耳凝听,后面并肩而行的德贝勒和孙怀玉,不禁一齐止步。德贝勒功力不亚于屈军,也隐约听到异声。

当下命家人孙安,先行下山,在报国寺等候。三人便循声走出。

渐渐走近,那声音清晰传来,却是打杀喝骂之声。

德贝勒道:“这几名山胜地,怎会有杀代之声?我们且去看个究竟。”

小阎罗屈军轻声道:“怎么,那两人果然是守候在此,等待仇家上山,只不知被围的是什么人?看那三个保护的人的衣服,却像是护院武师之类。奇怪的是区区护院武师,本领倒是不弱,尤其那使钢鞭的,如果单打独斗,对方两个头儿,怕还要稍逊一点儿哩!”

德贝勒道:“中间那少年真没用,把保护他的人都拖累住啦!”

只听围攻的人中,有人大吼道:“老四,手下狠一点,别让那万恶小贼逃窜。吠,无知小辈,你家老子是要定这小贼的狗命,连你们也得陪上啦!”话声吼叫中,手中扑刀舞得更为厉害,舍命进扑。

三个抗拒的人中,一个忽然哎地失声大号,右臂已让那怒吼汉子斩下,当心又加上一脚,仆翻地上,鲜血直喷。这一来守势更细,使钢鞭那人身手不弱,而且对阵争战的经验似乎也不少,这刻毫不慌乱。手中一支钢鞭,盘打起呼呼风声,更见严密无懈。他是索性跨在那少年身上,一支钢鞭,上抽下扫,毫无破绽。

另外那人似乎胆怯,慌乱地乱所几刀,一股猛劲冲出包围,落荒而走。包围的人让他自去,并不追赶。于是草地中变成七攻一的局势。而且那人还得保护腿下的人,不能移动半步,这差事可苦了。

只招架了片刻,他的脚步屡屡浮动,这是因为招式练熟了,有时不觉要跨步拧身,故此脚下常常想移动。地下那华服少年,蟋伏一团,已不成样子,忽然惊oq一声,伸手抱住使钢鞭那人的脚肚子。敢情他是怕这人也离他逃走,故此情急抱住那人的小腿。

孙怀王义愤填膺,忘了自己究有多大本领,首先伏腰用力一审,扑下草地,大呼道:“以众凌寡,算什么好汉,本公子来也!”赤手空拳,径奔战团。

小阎罗屈军一把没揪住他,叫了一声,急忙纵出来,疾追孙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