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五章 帝印雀符(第6/7页)

李纵不仅仅是安陆城的相爷,更与当朝巨奸姓伟、张长叔和薛子仲交往甚密。

姓伟、张长叔与薛子仲乃是王莽派去主持五均六院的重臣,但这几人却利用其职,使天下之苛捐杂税疯涨,而使得天下更是民不聊生。

[注:五均六院,是王莽在刘歆等重臣的建议之下,实行国家的工商统制政策,始于建国二年(公元十年),王莽命令在商业比较发达的长安以及洛阳、邯郸、宛城、成都等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由他们对商品经营和物价进行管理。五均官的职责是:一,用成本价格收购滞销的五谷、布帛、丝棉等日用商品,保护生产者不受损失;二,各市在每季度中根据质量对商品定出上、中、下三种标准价格。如果商人售货超出市平均价格,就以平价强制抛售。如果物价低廉,则任其买卖,以防止囤积居奇,谋取暴利。五均官还负责对农民、小生产者的赊贷事务,百姓急需生活用钱,可借与工商之税,定期偿还,不取利息。百姓如果借款兴办产业,收取一成以下的利息,这就是“五均”、“赊货”。后王莽又采纳鲁匡的建议,实行“六院”,即由国家对酒、盐、铁、名山大泽、五均赊货以及铁布铜冶等工商事业实行统一管理。对于“六院”的意义,王莽是这样阐述的:'盐,食肴之将;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名山大泽,饶衍之臧;五均赊货,百姓所取乎;铁布铜冶,通行有无,众民用也。此六者,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虽贵数倍,却不得不买。豪民富贾,即要贫弱,先圣知其然也,故斡之。'为了保证这一措施顺利施行,王莽设科条防禁,犯者罪至死。]

当然,王莽的这种设想本意是好的,但是这种设想却不应该简单化。在腐败的社会中,执法官吏本身就是贪污中饱的社会蠹虫,根本就无法想象他们会忠于职守,为民造福。更失策的是,王莽在无任何有效手段进行监督的情况下,竟效法汉武帝以富商大贾为兴利之臣的做法。而这之中,便有姓伟、张长叔、薛子仲这几个最为著名的贪官。

各地方官员无不想巴结这三位朝中大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富可敌国,更因为这些人都是王莽身边的红人。

安陆城中的相爷李纵乃这三人的至交,这无形之中便使李纵的身分地位大大地提高了。

李纵的相府仅次于安陆侯府,但有人传闻李纵比安陆侯更为富有,说到家财,李纵当可排在安陆郡的前三位,声名,却是排在第一。

秦复的马刚到城门口,立刻被盘查的官兵给截住。

“进城干什么?”“从哪里来?”“你这马是哪儿来的?”官兵们抓住了秦复所骑的马缰,七嘴八舌地问道。

“我乃是李震的朋友,你还不去通知你家公子?”秦复并不在意这些官兵牵住他的马,只是冷然吩咐道。

那几个官兵一听,全都吃了一惊,他们自然知道李震是谁,全安陆城便只有一个李震李公子,那便是相爷李纵的爱子,因此怎不叫这些守城的官兵吃惊?

那几个官兵疑惑地打量了秦复一眼,只见秦复一身衣衫朴素,却英气逼人,座下之马更是百里挑一的良驹,这些人还真不敢怠慢,因为他们知道李震乃是安陆城中出了名爱闹的公子哥儿,平时最喜打架闹事,但更出名的却是李震喜欢交朋友,特别是奇人异士。

李纵家财万贯,根本就不在乎儿子在这方面挥霍,反而极力支持儿子多结交异人。因此,李纵专为儿子建造了一座别院,李震便在这院子中为所欲为了。

“你请稍等,我立刻去禀报公子!”那些守城之卒立刻变得恭敬起来,他们知道,如果得罪了李震的朋友,他们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驾……驾……闪开!闪开……”一阵吆喝之中,十数骑快马自城中飞奔而出,城门口的进出百姓纷纷惊叫着向两边闪避,有些人闪之不及,立刻挨鞭子。

“李公子……”那队守城的官兵立即变得恭敬起来。

“吁……”十数骑来到距秦复十步处倏地刹住,扬起一幕尘埃,为首者正是李纵之子李震。而在李震身后却是安陆城大富商商庸的两位公子商聪、商武兄弟,再后面则是一队亲卫家将。

“老大,可把你给盼来了!”李震看到秦复便像是见到了宝物一样,飞身自马背上跃下,急奔而前,一把抓住秦复的双臂,喜不自禁地道。

“是呀,老大,可把我们给想死了!”商聪和商武兄弟也围了上来,几乎快要把秦复给撕分了。

那一干李府和商府的家将都自马上跃下,这些人都是商聪兄弟和李震的多年亲随,是以对此并不意外,而那些守城官兵则都看傻眼了,他们哪里见过李震与商聪、商武兄弟这几位安陆城中的孩子王如此拥戴一位陌生的少年?他们心里还在猜测秦复是哪位王公大臣的儿子呢,但是秦复这一身打扮又不像,而且身边更无家将亲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