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章 大闹法场(第6/6页)

刘秀在宛城之中更是出名的大善人,虽自身是卖粮的,可是也经常救济难民,是以,其人口碑极好。

△△△△△△△△△

宛城内大乱,吴汉诸人竟带着杜茂逃出了法场,而刘秀回到米行,立刻唤来老账房刘忠。

刘忠乃是刘秀的本家,原是其叔父刘良的管家,曾随其叔父走过许多地方,便是刘良任萧县(今江苏萧县北)县令之时,也把刘忠带着。而那时刘秀随其叔父在萧县念书,刘良罢官之后,刘忠又随其返回家乡,成为刘家管家,后刘秀到长安求学,遍访名师,后学业完成,更习得一身绝学返回家乡,便在宛城开了一间粮店,而刘忠便来帮刘秀理账。是以,刘忠乃是刘秀极为信任之人。

刘秀没有隐瞒邓禹之事,全都向刘忠说了。

刘忠听完脸色微变,但他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之人,更对刘秀十分了解,自小便看着刘秀长大,哪还不明白刘秀的意思?

“少爷是要离开宛城去舂陵?”刘忠问道。

“不错,我们必须立刻离开,迟恐不及!”刘秀断然道。

“好!我立刻打发走阿福,少爷你放心,这里便交给我打理好了。”刘忠淡淡一笑道。

“可是,他们不会放过忠叔的,你也要尽快离开宛城才是。”刘秀叮嘱道。

“我不会有事的,都这么多年了。公子一出城,我便立刻开门,将粮食以公子的名义分发给难民,即使是官府想查也不会留下半点东西!”刘忠平静地道。

“忠叔之话正合我意!齐家对我这个粮店早就眼红了,定不会放过这些粮食,与其给官府,还不如给难民!”刘秀欣然道。

“我立刻为少爷去收拾东西,我会将这里的金银送到二姑爷庄里。”刘忠道。

刘秀点点头,刘忠做事他极为放心。“忠叔,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二姐,她会很担心的。”“我知道。”

△△△△△△△△△

宛城四大城门紧闭,任何人都不得随便出入,除非有都统衙门的文书,或侯爷的手谕。当然,齐府中的重要人物又当例外。

刘秀和邓禹本欲快速出城,现在看来已经不可能了,除非他们自城头跃下,否则根本就不可能逃得出城去。

“怎么办?”邓禹问道。

“我们只好等到晚上再行动,但愿他们不会这么快便发现你出手之事!”刘秀吸了口气,无可奈何地道。

“有了,我们可以去西城法场!”邓禹突地面显喜色道。

“西城法场?”刘秀眼睛也一亮。

“不错,若是我们在司役庙中,他们保证一时想不到,只要到了晚上,我们便可以自西城而出!”邓禹道。

“好!那我们就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赌他一次吧!”刘秀同意道,立刻拉着邓禹向西城法场而去。

而此刻的西城法场遍地血迹,尸体皆已被人拖走,现场显然已被清理,本来热闹之极的法场此时像死域一般沉寂。

刘秀可没敢自法场正面行入司役庙,无论什么时候,司役庙之中都有人看守,只不过是或多或少的问题。

司役庙之中所放的一般都是死囚的尸身,以及一些刑具与祭物,因此,并没有多少人看守,今日应该里面会放着许多尸首等待处理。是以,邓禹选择这样一个地方藏身确实绝妙,越是危险之地就越安全,自然不会有人怀疑到这里。

而邓禹在自南城门向西城赶来之时,便听说了他的酒坊被封,知道自己的侥幸已经不存在了,他和刘秀只会被当作与吴汉这等凶犯同等对待。

刘秀也知道,刘忠开始向难民散粮,只看那些难民涌动的方向就可猜到。刘忠行事之利落,刘秀极为放心。

只凭司役庙中的那几个护卫自是不会发现刘秀和邓禹悄悄潜入,他们是自庙后方偷潜而入的,而这里正是停尸房,自然没有人愿意到这种地方来巡逻。是以,邓禹和刘秀轻易地潜了进去。

刘秀和邓禹刚潜入司役庙的停尸房,便听得一串脚步之声渐渐传来。

“有人来了!”邓禹向刘秀递了个眼色,低声道。

刘秀望了一眼四下摆着的数十具以白布掩盖的尸体,眉头微微一皱,指了指那木架之下。

邓禹立刻会意,一人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藏于木架之下,双手抓着木架底板的横梁。由于木架离地仅尺半,若不是有人刻意低头相看,绝难发现有人藏于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