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卷 第 七 章 死有余辜(第2/4页)
翠云的脸竟有些红润了,双目中尽是悔意和柔情,断断续续地道:“如……大哥,我……
我死有…有余辜,能……死……在你们……你们的手中,我……我好……高兴,你们……走吧,你们……斗不过……他……他们的,我……也……同样……爱着你们,这三年……来……
我……我……一刻也没有心……心安过。今天……我……好高兴……好……”说着脑袋一歪,便已经香消玉殒。
“翠云……”如氏三兄弟一同悲呼,竟抱着她的尸体流下了眼泪。
“翠去……”如海也是一声悲呼,飞扑而至。
“大哥,我们杀了她,杀了她,哈哈哈……我们杀了她,竟然杀了她……”如山有些疯狂地唠叨道。
“二哥,人死不能复生,我们把她的尸体带走吧,等我们杀完仇人再到她的墓前陪她,免得让她寂寞。”如云凄婉地道.“好,我们这就下山,找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地方将她埋了吧,人土为安。”如风伤感地道。
“天啊,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如海仰天狂叫。
“走吧,大哥,世事本就如此难料.或许这一切都是天意吧。”如风无限感慨地道。
“走吧。大哥,若毒手盟的高手赶到,我们就很难有将翠云之尸体埋掉的机会,还是快走吧。”如云疯狂地道。
“好,我们先下山,然后再找这些贼子算账,叫他们血债血还!”如海恨恨地道。
长江以它雄浑的气势穿过三峡,浩浩荡荡地进入宽广平缓的中下游,一路风光如画,秀丽壮阔,让人感叹不已。
凌海一行经过一个多月的旅程,终于到达了武昌地区。独行江湖或许会枯燥无聊,但今朝却是有情人同船共渡,只恨水路有涯。岁月太短,一路上数星观月,抚笛弄零,好不痛快。
杨氏三代有高人相伴,只顾扬帆顺风,而且又能不断地学习高深的武学,也度日如泡蜜——甜在心里。
孙平儿这段时间也是最开心的日子,能和心上人共游长江,嬉水于江中,人说只羡鸳鸯不羡仙,他们不就是最好的一对鸳鸯吗?两人互勉互励,共探大自然之奥秘,却是何等惬意,而且将自己的感精和武学完全升华,达到一种至纯至善的美。
这一日,船行至汉阳门,孙平儿见岸上入多,热闹非凡,便想上岸看看热闹,于是叫杨老爹将船泊于码头,便与凌海带着杨水仙及标顺风上得岸来。
武汉自古至今都是商业名城,风景秀美,文物古迹多不胜数。地处汉水与长江交汇之处,焉有不繁荣之理.黄鹤楼、女琴台、归元寺、长春观、晴川阁、洪山宝塔,又有东湖美景,一向是各路文人聚集之所。当年李白曾立于黄鹤楼送走故人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名句。
武汉以水繁荣,也以水为特点,有东湖、北湖、墨水湖、月湖、南湖等,有黄孝河、巡视河,所以武汉的船很多,大船小船,豪华一点的画舫,差一些的小木船,什么形状的都有,像杨老多这样的船也不少见,所以他们的船停下并不怎么引人注意。
凌海与孙平儿一阵化妆,便成了一对普通的江湖夫妇,身上配着长剑、不过凌海无论化妆成什么样子,他那淡然脱俗的感觉始终存在,那种似乎高雅祥和之气在凌海的身上充分体现出来、倒是杨顺风似乎变成了两人的保镖,而杨水仙便成了丫头。
孙平儿很想到黄鹤楼上去坐一坐,也想看看李白的形容是否真的如此神妙、不过今天的人似乎都很兴奋,而且江湖人士也特多,扛刀、负剑之辈比比皆是,奇怪的是好像那些人都是朝着黄鹤楼那个万向行去。
“公子,今天怎么这么多江湖朋友出现啊?”杨顺风疑问道。
“我也不太清楚,似乎这些人都是向黄鹤楼那边行去,我们也是去黄鹤楼,何不跟着去看个究竟呢?”凌海笑答道。
“我也想知道,不如我去找个入问一下吧?”孙平儿有些急切地道。
“那好吧,我们去问一下吧。”凌海放下孙平儿的手道。
“哎,兄台,打扰你一下,请问今天武汉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吗?怎么这么多江湖朋友都赶往黄鹤楼方向?”凌海拦住一位负剑的中年人道。
“哦,你不知道吗?这两天就是蛇山王家王老太爷八十岁大寿,江湖朋友都是应王家之邀来给老太爷拜寿的。”那中年人惊疑道。
“哦,原来是这样,敢问这位兄台,此王老太爷可是金刀王祖通王老侠士?”凌海恍然问道。
“不错,兄舍难道不是来为王老太爷祝寿的吗?”那中年人问道。
“不好意思,我是适逢贵地,但王老英雄本人早已仰慕甚久,今日岂能不去拜见.只是没有拜帖恐怕难以进见。”凌海不好意思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