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大战天竺(第12/20页)

建文的脸色渐渐温和下来,终于轻叹了一声,没有说话。过了一会,他忽然望着郑芫道:“朕便叫你芫儿可好?”郑芫道:“您是皇上,当然可以。”她想了想,又加上一句:“皇上比我大好几岁哩。”建文微笑点头,不再说话。过了许久,郑芫低声道:“皇上,有什么事可以派咱们去办的?”建文摇了摇头,彷佛十分不甘愿地低声道:“朕派在怀来的大将宋忠败死,燕京周围的据点全落入朱棣之手了。”郑芫吃了一惊,说不出话来。建文望着郑芫,说了一句:“芫儿,你就跟着朕,在朕身旁当差吧。”

一个月后,燕王朱棣亲率燕军,在滹沱河打败了耿炳文,但他此刻的心情比开战之前丝毫未见轻松。

耿炳文大败之后退守真定,燕军乘胜连攻三日,却无法越雷池半步。一则因为耿炳文原本就是守城名将,曾在与张士诚决战的时代,固守长兴城达十年之久,击退攻城敌军不下数十次,因而被朱元璋封为长兴侯;二则真定城易守难攻。而燕军猛攻不克,也显露了朱棣的心腹大患──兵力不足。

按照道衍和尚和朱棣商量的计策,是要向大宁的宁王“借兵”,但何时动手,如何动手,都是朱棣正在考虑的难题。继续进攻真定,如果师老无功陷入僵局,如何能有余力挥军北上,和宁王朱权谈“合作借兵”的事?朱棣于是当机立断,引兵退回北平。

就在这时,敌前消息传来,耿炳文遭朝廷撤换,召回南京去了,建文改派世袭曹国公的李景隆为讨燕大将,增兵五十万进驻德州。前哨部队很快越过滹沱河,推进至河间。李景隆是开国名将李文忠之子,朱棣和李文忠父子皆熟识,对李文忠的彪炳战功及见识极为倾倒,对其子李景隆的平庸保守及带军无能亦知之甚深。他听说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到了河间,不但不惊,反而大喜过望。当天晚上,朱棣在燕王府中定下了极其冒险的一着棋。

是夜北风紧急,燕京城内冷如凝霜,路上鲜有行人。燕王府议事厅中烛火通明,朱棣召集了道衍和尚、世子朱高炽、二公子朱高煦、大将张玉、朱能和丘福,七个人围着一张长桌。张玉首先报告,李景隆拜将后出兵河间,却又按兵不动,不知在打算些什么,但他号称拥兵五十万,无论如何不可小觑。朱能接着报告从永平送来的消息:“江阴侯吴高奉朝廷秘命,起辽东之兵攻打永平,永平危在旦夕。”

朱棣指着地图上山海关一带的形势,道:“永平离燕京虽有数日的距离,但地位十分重要,绝不容落入吴高手中。俺要亲率大军火速增援,张玉和朱能各自率领麾下全部兵马,随后赶来会合。”

朱能道:“那江阴侯吴高生性胆小,虽是开国大将吴良之子,其实并无乃父之勇。朝廷派他来攻永平,似不足成为大患,何需殿下亲征?又何需倾兵而出?”朱棣点头道:“问得好。估计俺率亲兵到达永平,两日内必可破敌。汝等大军随后赶到,兵不血刃便可占城。”朱能问道:“然则要咱们倾巢而出,岂不浪费兵力?”朱棣微笑道:“朱能稍安勿躁,到了永平,汝等另有要务,到时自然便知。”朱能便不再追问。座中道衍法师听到这里,点头暗忖:“明着是救永平,暗地里燕王要偷袭大宁了。”

这时丘福提醒朱棣道:“如此一来,燕京城中留守军队只剩不足两万,殿下以为安全否?”朱棣道:“俺瞧那李景隆胆小如鼠,就算鼓足勇气来攻燕京,咱们燕京城城墙坚固,城里粮食充裕,虽然所剩兵力不多,只要守到俺班师回京时,咱们来个内外夹攻,管教他五十万大军抱头鼠窜。”

朱棣说到这里,转头对世子朱高炽道:“为父此去,实攸关我靖难大事的成败,以‘空城’燕京诱敌来攻是关键,吾儿务必坚守。只要九门不破,敌军虽众,也难攻垮燕京坚厚的城墙。为父一个月后必率大军回师,解你之危。”

朱高炽行动不便,撑扶着坐椅跪下领命,再拜道:“父王放心去办大事,燕京城固若金汤,高炽必亲督留守诸将坚守城区,绝不开门出战。同时妥善分配粮食及必用物品,城内百姓只要生活安全便不致生乱,全城军民等待大军归来。”朱棣听了大悦,双手扶起世子道:“炽儿,你遇事沉着,能临危不乱,是以为父将守燕京的大责交付于你,经此番历练,异日可成大器。”

朱高炽听得心头一热,便要再拜,却被父王一把扶住。他感到父王有力的双膀,似在这一扶之间,将无比的信心和力量传给了自己,不禁双目微湿,连忙强忍泪水道:“祝父王大事早成。松亭关守将须特加小心。”朱棣看了朱高炽一眼,暗忖道:“俺大军从永平归来不经松亭关,只有从大宁归来才会过松亭。我袭大宁之策,高炽已猜到了。”不禁对着高炽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