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蜀都战歌 第四章 峨嵋枪棒(第3/3页)
孙千斤唯一活路是弃杆向后逃。
但峨嵋弟子,枪在人在。
他闭目。
荆裂的雁翎刀,挟带如浪涛的气势斩出。
这一刹那,一点银光自孙千斤右肩上方闪出,直射荆裂面门。
荆裂被逼把斩到一半的雁翎刀往旁一引,格住那刺来的缨枪尖。
是在孙千斤身后那妇人。她没来得及褪去缨枪的布囊,直接就隔着布持枪,那锐利的枪头穿破布囊刺出去。
缨枪一被挡格马上缩回,复又自孙千斤腋下空位刺出,荆裂再次挥刀挡下。
那妇人咬着嘴唇,手上枪杆闪电吞吐,一记接一记地经过孙千斤身体旁的空隙刺击,誓要把荆裂逼得离开孙千斤。她行此险招,实是为救夫君心切。
「够了!」
一声雄浑无比的呼喝,自妇人后面的巷尾传来。
但那妇人怕荆裂危害孙千斤,手中枪还是不停。
荆裂却微微一笑,收刀退后了数步。妇人这才收枪。
本来距离再拉远了,孙千斤又可振起大杆再战。但刚才他明明靠妻子出手搭救,才免却捱刀,此刻还哪有面目再来比斗?平生所学被破,他脸色一阵青白,那只独眼没有瞧向荆裂。
后面发话那人出现了。是个非常矮小的男人,头上戴了一顶垂着薄纱的竹笠,整个头脸都掩盖着。只有露出衣袖的双手骨节突露,筋脉尽现,显示其年纪已然不小,但其身体之壮厚,并不在荆裂之下。
老者手上也是提着装在布囊内的长兵器,但比孙千斤那大杆还要长,接近一丈,几乎相当于他身高的两倍。
老者身后则跟随着一名年轻人,脸白唇红,看来二十出头,虽然也是一身劲装,但样子却带点文静气质,好像学院里的书生偶然穿错了衣服。他背后的布囊最短,只得三尺来长,不知是何兵刃。
那矮老者取下竹笠,露出花斑的头发和长须,方形脸神情刚猛。
「难道你们一交手还看不出来?这位老弟不是武当派的。」老者以长物作行杖上前,瞧着孙千斤。「还有他砍你那几刀,其实都留了劲力,根本不会砍到你身上。」他眼睛转而瞧向荆裂。
荆裂把双刀收回鞘内。他前臂好几处被刚才飞射的碎瓦割破流血,但似浑然未觉,只是向老者拱拳。
「晚辈荆裂。福建泉州,南海虎尊派。」
孙千斤皱起眉头:「你为什么不早说啊……我还以为你是武当……」
「早说……」荆裂再次露出那种笑容。「这场比试就打不成了。」
每一场比斗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除非绝无生还把握,否则身为武道狂热者,永不拒绝。
「走吧。」矮老者戴上竹笠。「老弟,我们找个地方喝一杯,如何?」
老者如此直接,荆裂有些意外。
「不用大惊小怪吧?」矮老者把长物斜搁在肩头。「你远从福建而来,为的是什么,我猜不出?」
他掀起竹笠的薄纱,精光四射的双眼直视荆裂。
「只要是武当派的敌人,就是我峨嵋孙无月的朋友。」
大道阵剑堂讲义·其之九
枪被誉为「兵中之王」,尤其在冷兵器时代的战阵中,发挥出强大威力。军事上许多其他兵器的技法,包括刀剑短兵,往往都是以持长枪的对手作为假想敌,可知其地位。
枪棒长兵之术,最初主要都是在军旅中发展出来,其后才流出而渐渐演变成民间武术。例如峨嵋派枪法,最初由峨嵋山的僧侣和道人习练传承,据考究他们当中就有战败后遁入空门或道门避祸的军人。
长枪之最大强处,当然是其优胜的攻击距离。用短兵的敌人欲伤己方,先要闯过枪头的攻击范围,相反己方就可以安全地远距攻击对手,以逸待劳。
长距离攻击,除了比较安全之外,还有是击刺范围远为广大。如附图所示,比较使用短兵,长枪手只要很小的变招角度,枪头就能轻松覆盖对方全身上下。攻击范围越广,敌人当然越难防范。
长兵第三个优点,是因为体积较大,兵器的分量相对亦较沉重,以双臂运用,一刺一拨,其产生的力量通常比刀剑巨大,敌人要挡住攻击也非轻易,更遑论架开枪身抢入中路。
当然,有利亦必有弊,长枪手如果给敌人杀入近距离,对方刀剑势猛而灵活,枪棒长而沉重,不宜短打,形势即马上逆转。故此枪棒行家,尤其用八尺以上大杆的,首要是用压制性的攻势,抗止敌人抢近。枪棒在面对其他兵刃时,可说是一种以攻为守的全攻型兵器。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