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才论当下(第2/6页)
朱微不胜佩服,由衷道:“先生料事如神,我着实用了京房‘新律’,习练未精,让您见笑了。”
“见笑什么?”落羽生冷冷说道,“反正练熟了也没用。”
这两句话不近人情,大有倚老卖老的意思。众人都觉义愤,朱微却是连连点头:“先生说的对,练熟了也没用,只用‘京房新律’弹不完这一支曲子。”
落羽生看了少女一眼,意似嘉许:“京房是易学上的大行家,一生迷信《周易》,非要让音律之道匹配先天易数,一如文王六十四卦循环始终。如此生搬硬套,牛头不对马嘴,所创‘新律’不但未能循环,各均的偏差也没消失,顶多不过缩小少许。你也想必明白这个道理,故而下半段用了何承天的‘承天律’,何承天是晋代的大算家,术数独步一时,他将‘五度相生律’的偏差‘一分二厘一毫二丝’分摊到十二律之中,貌似公正平均,其实坏了音律,徵、羽二律大大错乱,你虽百计补救,仍是无力回天,最后断弦的地方,正是徵、羽二律之间的变徵。”
朱微连连点头,脸上尽是钦佩之色,冲大师暗暗气恼,眼珠一转,微微笑道:“京房、何承天都是名震古今的大算家,听老先生的口气,似乎比他们还要厉害?”
“不敢。”落羽生淡淡说道,“京、何一时奇才,只不过他们都想差了,舍简就繁,越算越乱。”
“好啊。”冲大师微微一笑,“莫非足下还有更简单的法子?”
落羽生道:“上均音高为下均二倍,既如此,只需将这‘二倍’开方十二次即可。”
冲大师才艺精博,略通术数,闻言变了脸色,连连摇头:“先生说笑么?据和尚所知,术数之中,开方最难,别说开方十二次,就是三次、四次,自古算家也没几个会解。”
“说难也不难。”落羽生援起毛笔,信手在纸上写画,“数十年前,前代算家已然发明‘招差术’,据此开方,无往不利。”他笔走龙蛇,在纸上写下各种奇怪符号,横竖不一,怪如蝌蚪,其他人一边瞧着,一个字也不认得。
落羽生一路解下,稍不停留,须臾写满一纸,拿起来轻轻吹干,悠然说道:“结果是一寸五厘九毫四丝六忽三微(按:今之1.059463)。”
他放下纸笔,回头望去,众人傻呆呆望着自己,无不神情迷茫。落羽生叹一口气,似乎有些落寞,沉默一下,接着说道:“如何算出,各位不必多想,但有这一数字,以黄钟为一,迭代相乘,便可将一均平分为十二音,各均之间就能转换自如了。”
(按:落羽生所说的音律即是后来的“十二平均律”。这里只是小说戏言,事实上,一百八十六年后,“十二平均律”才由朱元璋的后代朱载堉发明,这是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发明,领先欧洲五十二年,其中的1.059463就是“十二平均律”最重要的参数。明朝数学衰微,朱载堉并非如落羽生一样运用纯数学、而是用珠算开方得出这一参数。“十二平均律”也是制造现代钢琴的理论基础,德国乐圣巴赫的《谐和音律曲集》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写成。“十二平均律”精准有余,实践性不强,弹奏巴赫的这一曲集,对于任何钢琴家都是考验。)这一番话玄奥离奇,超乎常人想象。众人意似不信,乐之扬、朱微以外,各各流露出嘲讽神气,冲大师笑道:“先生说得天花乱坠,贫僧很是佩服。纸上谈兵人人都会,先生真有本事,弹完这一曲才能服众。”
落羽生审视冲大师,半晌露出笑意:“好和尚,不见佛祖不死心!”扬了扬手,向宁王问道,“有净水么?”
“净水?”宁王一愣,“干什么?”
落羽生道:“取一盆来,我有用处。”他言辞倨傲,换了别人,宁王一定大大生气,但这话儿从他口里说出,宁王却觉理所当然、抗拒不得,回头使个眼色,令太监取来一盆净水。
落羽生点一点头,示意将水放在一边,跟着五指挥洒,弹起古筝。与冲大师不同,落羽生弹得极慢,一挥一送,清楚明白,如何按、如何挑、如何抹、如何扫,按在何处,拂在哪里,沉着精准,仿佛用尺子量过以后方才下手。更可怪的是,他出手小心,神情却很超然,两眼古井不波,仿佛弹奏之事与他无关。
见这情形,乐师们都感疑惑,此前只有两人勉强弹完此曲,朱微悠扬,冲大师激昂,到了落羽生这儿,平平淡淡,有如身边净水,既无大起,也无大落,可是音符纷纷从他指下飞出,一声不乱,一字不差,他人转调如攀云峰、如探深谷,不是天堑,就是畏途,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难如意,到了他这儿,却如大道坦途,行来毫不费力。
太和殿里静得出奇,上至宁王,下至太监,无不心神恍惚、如梦如幻,宁王劳心费力地制成乐谱,本以为繁难无比,谁知到了此人手里竟是如此容易,震撼之余,又感失落,胸中空荡荡一无所依;太监们则想起少年之时,身未残疾,天真未去,牧牛放羊,自然而然又平淡无趣;乐师们的念头更是各人各异:于东海拾贝,看西山流云,当小巷买花,在林下听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