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唐王(第2/3页)

为击灭陈朝,统一南北,开皇九年正月十七日,宇文述率所部3万人渡江,又扫平了陈吴州刺史萧瓛和东扬州刺史萧岩,平定三吴,日后又在杨广夺取太子位中立有大功。因此隋炀帝并将长女南阳公主许配给宇文述的次子宇文士及,并且拜宇文述为左卫大将军,改封许国公。宇文述更得隋炀帝的信任,一时权倾朝野,文武百官也莫敢与之相违忤,这次到江都,禁军更是渐入其手,想不到现在就死了。

“真是天不佑宇文家,如是此人不死,宇文家真的可能翻身重建为帝,现在,哼哼,宇文化及毕竟资历才能相对浅薄,看来就算可以靠父亲的余荫,以及家族势力,把持禁军,也是无法得心应手了。”张宣凝欣喜的说着。

“主公说的极是,如是宇文述不死,此人真的可能击破李子通和杜伏威部,统一南方,再收复北方呢,想不到一到江都,还没有来得及扫平南方,他就死了,这真是天命。”李播感慨的说着:“其实,他只要晚死三年,南方只怕尽在圣上,或者宇文家手中,那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却是自陷死地了。”

“是啊,天命。”其实隋炀帝的想法是相当不错的,迁移江都,有二十万军,又有宇文述这样的名将,扫平南方还是很容易的,然后就可以坐南望北,统一天下,至不济也可以割据半片江山。

但是想不到军队才一迁移到江都,宇文述就死了,其实现在隋炀帝立刻迁移回洛阳,也算是来得及,但是这样失去江都的可能性就极高了,稍一犹豫,就又来不及了,所以眼睁睁的陷在烂泥中,想走也走不了。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啊,真正是天命,并非人谋。

“也是主公洪福齐天,转移了天命,才让此人在此节骨眼上死了,不然,我们大祸来了。”李播又是奉承,又是真心说着,的确,如是宇文述不死,扫平了李子通和杜伏威部,附近郡县只怕一旨就会投靠,毕竟是正统,而张宣凝就会受到围攻,只怕也难以成事了。

这点态度,早就注意到了,张宣凝发觉自己回来后,李播父子对自己的态度似乎有微妙的改变,多了一分恭谨之心。

不过,他知道,单纯这次事件,只怕并非是自己的气数好,也许更在于李阀和其它有资格取得天下的蛟龙吧!

毕竟如是让隋炀帝扫平南方的话,并且洛阳和长安不失,李阀也只有找死的份。

当然,这话他是不说的,因此笑着:“杨家气数已尽啊,得天下者,非杨家了。”

“正是,主公真是英明之极。”这说的是张宣凝改姓的事情:“历来兴衰,从没有同姓继天下之理。”

“算了,这些就不必多说了,现在仓库中,已经清点完毕了吗?”

“已经清点完毕,还请主公查看。”李播取出一张小本子,上面记录着各种各样的数目,毕竟这次数目大了,还是笔墨记录准确。

“恩,先生作的不错。”随手阅读几页,然后就可放下:“先生觉得我们现在,可以用兵几年呢?”

“主公放心,臣等控制收支,又有海贸和田产,别的不敢说,五年之内,主公尽管用兵就是,断无财粮缺少之困,如果主公顺利的话,那时只怕南方已定了,那时,就算宝藏用光,南方之财,也足够了。”李播叹息的说着:“当年楚国公(就是杨素最后的封爵),逸群绝伦,非常之器,兵法谋略无所不精,唯缺了天时,给杨坚得了气数,最后郁郁而终,但是也留下了好大遗产,今成全主公也,这真是运数。”

顿了一顿,又说着:“主公已经夺了二郡,又得了宝藏,继先祖先父之烈,又得了传国玉玺,真是天命在主公,已见卷席南方之势将成,等主公稍取数郡,就可当继楚国公之号,称王建制。”

“先生认为,就应该如此了吗?”

“是,宇文述一死,圣上如不能在一年内扫平了李子通和杜伏威部,就彻底断了气数,再难复兴了,此时南方无主,主公要想招揽群雄,收得先祖先父旧部,称王是必须的,此一时,彼一时间也。”

朱元璋“缓称王,高筑墙”,其实也是面临当时强大的元军而实行的权宜之计,一旦元军在南方势小,己方势大,为了正名分,他也立刻称王,以招揽豪杰,控制地方。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隋炀帝如是不能扫平李子通和杜伏威部,就等于同时失去了对南北方的控制,这样的情况下,称王者就可得众人投靠,真正此一时,彼一时,如是落了后,那倒反而失了天时。

明白了这点,张宣凝立刻断然说着:“等粮食一购,取下建安郡,稳固了后方,我军立刻攻下东阳,遂安二郡,这样的话,五郡才连成一片,形成厚实之形,真正成帝王之资,不然的话,三点连线,实在太单薄了,五郡一取,如是时机适当,我就立刻登基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