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先发制人(第2/8页)

但他却胸有成竹地找到李至善,作了一番密谈。

李至善似乎懂得先发制人,笑着道:“侯爷,大概主上和方老弟对你发过牢骚,对老朽很不满意吧!”

梅玉道:“是的,他们不是到天南来享福的,也不是来避难的,虽然他们在中原不见容于当道,可是天下尚大,容身之处很多,他们是希望为芸芸众生尽一点力,因此他们对老伯的纵容各邦国君苛民颇不以为然……”

李至善一笑道:“这个老朽知道,但老朽也有老朽的算盘,那些国君越不得民心,对圣光寺的倚赖越重,才能对我们衷心地要求支持,如果他们深得民心,我们就管不到他们了,谁也不愿意在背后另外供一尊菩萨的……”

“这就是老伯治天南之策吗?”

“治天南有诸邦的土王国君,老朽只是弄些手段来约束住那些当政者而已。”

“可是天南的老百姓就苦了。”

李至善哈哈大笑道:“佛祖说过,人生即有生老病死之苦,活着就不免受苦,再苦他们也忍得下的。”

梅玉忍不住道:“那却不是大哥的希望。”

李至善道:“主上揭示了他们死后升天之乐,给予他们无限的希望,即是无上功德。”

梅玉道:“大哥希望他们活得好一点。”

“不可以,老百姓就是这个样子的,日子过得安稳了就不安分了,只有整天为生活而忙碌,他们才会老实。中原百姓就因为日子过得太好,才变乱频生,周朝才八百年天下,孔子就以为是空前盛世,像这些夷人之邦,有的朝代能延续一两千年的,有些国君之灭乃亡于外患而非内忧。”

梅玉忍不住道:“大哥就是想颁布圣教之道。”

“那是主上不懂,看不清楚,而且教化百姓是人君之事,他已经不是皇帝了,自然不必管这么多。”

梅玉心中很火,几乎就想对他鼻子上一拳打过去,但终于忍住了,只是道:“晚辈此番南来,只是打听到一个消息,据可靠的消息相告,老伯的手下人中,已有不少太内的细作渗人。”

李至善笑道:“不错,这个老朽早已知道了,李景隆是老朽的族弟,那些人是他塞过来的。”

梅玉差点跳起来,叫道:“什么……”

李至善笑道:“我们李氏一族是密探世家,李景隆帮谷王朱穗建立第二个密探网,也从老朽手中借调了不少手下子弟去帮忙,老朽要到南疆来创天下,也向他要些人手。”

“老伯这是什么意思呢?”

李至善道:“侯爷别担心他们会对主上不利,老朽可以担保绝不会有这种事情。”

“大哥跟现在的朝廷是敌对的。”

李至善笑道:“但老朽与李景隆却不是敌对的,因此我们会互相关照,只要我们李家的势利不倒……”

梅玉道:“李老伯,你执掌密探很久了吧?”

“是的,老朽在太祖定鼎时,就受命担任南路总监。”

“可是大哥却被燕王赶出了南京。”

李至善道:“那可怪不得老朽,燕王是在燕京发的兵,不在老朽所管的范围,而且后来老朽奉令专心经营南疆,中原的事已经不管了。”

梅玉忍不住大声道:“李景隆和谷王是否就此罢手,让大哥在此地安身立命了呢?”

“他们是不会对主上不利的,不过他们究竟是附命于人的,万一永乐不放过主上……”

“永乐是绝不会放过的,因为他要得到传国玉玺……”

“是啊,假如到了必要时,主上只要献出传国玉玺给李景隆,让他交了差,主上就可保无恙了。”

“李景隆有这么大的权力吗?”

“李景隆若是找到了传国玉玺,建立大功,就可以把密探的势力一把抓住,足够保护主上了。”

梅玉实在听不下去了,冷笑一声道:“那时候就是你们李家大小一把抓了,中原、天南,都是你们的天下了。”

李至善更为得意地道:“那时主上稳坐天南,再也不必担心了。”

梅玉冷笑道:“问题是大哥对目前的生活并不满意,对于如何治理南疆,他有一套理想。”

李至善道:“主上那套理想只是痴人说梦而已,他要施行的圣王之道,首先各邦的国君就会反对,而圣光寺的地位就是靠着各地的君主支持的。”

“老伯不是说圣光寺的地位在南疆至高无上的吗?”

“这话也没错,那只是指对他们有好处时才如此,假如要剥夺他们的权限时,他们就不再臣服了。”

“老伯经营南疆多年,原来基础就这么薄弱。”

李至善拂然道:“侯爷如果觉得老朽办事不力,不妨自己来接手办办看。”

梅玉终于跟他顶上了,厉声道:“在晚正有这个意思,大哥有几项政治改革的方案,过一两天我就向缅甸的大缅君提出来,着令他从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