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5/6页)

澣纱道:“是啊,我忽然想起了这件事。才有点担心起来,店里倒是不打紧,爷正在风头上,他们不敢得罪,别说咱们这点子帐,像汾阳王府三节的帐,并到年关一笔算,也没人肯上门催讨去d他们是瞧着荣国公已经不大当势了。而门下的奴才还要仗势凌人,自然就不肯受了。”

霍小玉道:“爷的地位怎么能跟汾阳王比呢,郭老千岁一生中为朝廷建下了多少汗马功劳,七子八婿,都在朝中担任显职,他的孙子现任禁卫军统帅,没有人会去跟他们家作对,但是爷的对头还多着呢,咱们别给爷添麻烦,惹来一些闲话,还是把那些帐去清一清吧。”

澣纱苦笑道:“小姐,我也知道,可是拿什么去清呢?咱们家可再也没有值钱的东西了。”

想想又道:“对了,我到方先生那儿去,叫他……”

霍小玉忙道:“万万不可,到那儿去虽然立刻可以解决问题,可是那儿都是替爷做事的人,让他们知道了,不是闹笑话吗?”

澣纱道:“那我可是实在没法子了,本来鲍姨那儿倒还可以商量一下,听说她最近正在到处走门路,要为她儿子弄个好差使妮,可是……”

“不能去找她,这个人沾不得,她在乡下住了两年变得又俗气又唠叨,完全像个老婆子了,当年的豪气一点都没有了,连我都烦她,而且你总记得,她尽出烦主意,每次帮咱们一次,多少总要惹点麻烦给我们,爷对这个女人已经很烦了,连崔少爷都开始讨厌她……”

澣纱道:“小姐,我知道,她对咱们家,就像是夜猫子一样,来一次就倒霉一次,所以,上次方先生来,说的话都要避着她,把我弄到厨房去绊着她……不过我可实在想不起别人来了,只有一个崔少爷。”

霍小玉苦笑着道:“允明为人是够热心的,不过也别去麻烦他了,他自己的情况实在不怎么样,要不是他的娘子还能干,他那个家都撑不起来,他自己的俸给已经少得可怜了,听说还要常常去周济一下家境清苦的同僚,弄得自己更为拮据了,找他也没有用的……对了,我有办法了,咱们家还有两样东西……”

她在枕头下摸出一个小檀木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两枝紫光艳艳的玉钗,递给澣纱道:

“这一枝是我的,一枝是三姊带着私逃出去一度卖在外面,被贾大姊又买回来送给我的,刚好配成了一对,我想这是仅有的一对,大姊跟二姊她们的玉钗听说都早已流失不知去向……”

澣纱诧然地道:“小姐,你要把这个卖掉?”

霍小玉一叹道:“如果能找个地方典质一下,固然是好,实在不行,卖了也好。”

“这是你最喜欢的纪念品……”

霍小玉笑道:“我现在想开了,纪念品最好是留下不值钱的东西,那样才能保留永恒;像这样贵重的东西当作纪念品并不适合,折损了心疼,而且也容易启人觊觎之心,幸好我是放在床头下,否则二姊看见了,想尽方法她也会弄了去的,这是上好的紫玉,举世再无的了。”

澣纱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这两枝玉钗的价值她是知道的,如果变卖了,可以偿清宿欠还有余,如果只是典质,也只能将就维持而已,因为质典只能得到东西的六成价值,人家还得费神替你把东西保管好,过了一定的时限才能变买,无形中等于把钱压着一段时间,要是卖断了,人家可以立刻就转卖,立刻就能赚上一笔。

以目前的情况,并不是还了宿欠就能了事的,药还想继续抓下去,一个小丫头,一个老婆子,开门七件事还得撑下去,澣纱当了家之后,才知道这份担子的沉重。

她沉吟了很久,家中除了这对玉钗之外,可以说别无长物了,当然,她自己还有些头面首饰以及衣服,只是都不太值钱,时节近年关,大户人家都往里添置新装,小家小业的,也都要想法子添置一两件衣衫以应景,这时候如果卖掉几件穿不着的衣服,倒是有个好价钱,只是不能这么做,因为在这个时节卖衣服,那就是到了穷途未路的状况了,门口挂着“陇西李寓”四个字,谁都知道这是李十郎在京师的寓所,李十郎寓中可丢不起这个面,看来只有把两枝玉钗送去典质一下,最好能找个熟识的地方,多通融一下,度过这个年再说,过了年,李益也该回来了,即使不回来,也该送钱来了。

因此她接过了木盒道:“好,我就先找个地方典质下,度过了这一阵子再说。”

她怀着木盒出了门,倒又怔住了,听说京师有着这种店铺,可是她却没有去过,那些典质的情形她是听人说的。

这会儿轮到自己真要去上典店了,倒是有点儿发慌,一点儿门路都没有。而且也有点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