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 第八章 韦宗夜话(第3/3页)

接着续道:「晓得武三思死于田上渊和宗楚客之手,令皇上再没有丝毫安全的感觉,清楚同样的厄运将发生在自己身上,此时不反击,更待何时。不过,性格是没得改的,如高大所言,皇上需要另一个武三思,那个人就是你。」

龙鹰听得浑身不自在,道:「皇上真的视我为另一个武三思?」

宇文朔道:「河曲之战,大幅提升范爷在皇上心内的地位,毫无怀疑范爷乃忠心爱国之士。原本范爷并无参战之责,却肯为皇上出生入死,故令皇上在危难临身的非常时刻,对范爷生出依仗之心。」

龙鹰笑道:「这么说,感觉上好一点。」

宇文朔道:「临淄王说,最辛苦艰难不是与他王父说话,而是长公主。」

龙鹰道:「无论如何,长公主给他说服了。」

宇文朔讶道:「你怎晓得的?」

龙鹰道:「因长公主昨晚入宫见皇上,接着见相王,今早又去找姚崇。」

宇文朔一脸讶色的瞧着他。

龙鹰顺便向他交代今夜窃听老宗和韦后对话的事。道:「直至此刻,我们仍占得上风,敌人既不晓得临淄王的秘密串联,更不敢肯定练元是否给我干掉,对我们的『雁行之计』,摸不着半点边儿。」

又问道:「说服长公主,为何如此困难?」

宇文朔道:「关键在临淄王不可以畅所欲言。」

接而沉吟道:「如何应付对方提早行动?」

显然宇文朔较关切这件事,若让对方得逞,什么好计亦告泡汤。

龙鹰仍在琢磨宇文朔所说的,李隆基对太平难畅所欲言的说法。

对!

李隆基看得透彻,知其姑母不论胆识、智计均直追女帝,对政治有极大野心。虽是亲兄,肯定心内看不起李显,更瞧不起其王父,假若李隆基脱胎换骨似地变成另一个人般,表现得锋芒毕露,必遭太平疑忌。

他龙鹰反没想过这方面可引发的危机。

答宇文朔先前的问题道:「干掉九卜女如何?这是目前我们唯一拖延皇上死期的机会。说不定可延至安乐大婚之时,两个月时间,够我们做妥很多事。」

宇文朔皱眉道:「皇上怎容我们对付他信任的按摩娘,且是武三思生前推介的?」

龙鹰道:「我们就祭出活的证据来,让皇上亲眼目睹他的御用按摩娘乃深藏不露的高手,如何布局方可万无一失,我们可仔细斟酌。」

宇文朔听得精神大振。

龙鹰补充道:「干掉她后,我们严格限制可接近皇上的侍臣、宫娥和内官,在这情况下,只有大婚时的特殊形势,对方始再有另一次下手的机会。对付九卜女的时机须拿捏准确,不早不晚,最能令敌人心惊胆战,疑神疑鬼,于老田、老宗来说,就是九卜女忽然人间蒸发,消失无踪。」

宇文朔道:「就这么决定。」

接而道:「李隆基和皇上密议后,先去见长公主。唉!在外厅等足个多时辰,始得长公主接见。不过,长公主肯定心生悔意,因白白浪费了光阴。」

龙鹰没想过太平可如此冷待亲姪。

宇文朔道:「到临淄王低声下气,说明是奉有皇上密令而来,长公主才勉强遣开其他人,听临淄王说话。」

龙鹰笑道:「长公主造梦未想过,临淄王带来的是有关大唐李氏未来荣辱的建议。」

宇文朔道:「据临淄王形容当时的情况,长公主起始的震撼过后,反复质询此议出自皇上还是临淄王,我猜长公主压根儿不相信是临淄王想出来的。」

又笑道:「事实上她猜对了,因是你老兄想出来精妙如神的一招。」

龙鹰道:「临淄王千万勿感不好意思,必须坚持。」

宇文朔道:「临淄王岂是不知大体的人?他坚持了,还说灵机来自目睹天上雁群迁徙的奇景,因而想出此『雁行之计』。」

龙鹰道:「这确是他想出来的。」

宇文朔道:「过得此关,还有另一关,就是回答若他王父坐上监国之位,可以起何作用?若只是增加政治争拗,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龙鹰道:「长公主正苦无出路,骤见生机,怎肯放过?这么说,旨在试探点子是否真的出自一向让她看不起的临淄王,若真的来自临淄王的脑袋,临淄王好该考虑过诸般利弊。」

宇文朔叹道:「还是范爷较我们明白她。」

龙鹰心中苦笑。

在「神龙政变」前,他自以为对太平有一定的了解,可是政变期间和其后,对他来说,太平便如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