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一章 祝捷国宴(第2/3页)

今晚怕仍有负伊人夜访香闺之约,因必须去见宋言志。

若可选择,当然是夜会佳人,但却是私事。见宋言志则为公事,且事关重大。

此刻离大才女约定的到访时间,尚有个多时辰,不宜外出,以免节外生枝。幸好有《实录》作伴,不愁寂寞。

见完才女,该否到无瑕处打个转,以促进他奶奶的感情?想起无瑕,心里暗叹,因晓得在这个战场上,他已落在下风,想见她,肯定多过她想见自己。而唯一可祭出来对抗她者,惟高门美女独孤倩然。

多想无益。

龙鹰从怀里掏出《实录》,心神转投进去,忘掉一切。

符太首次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带来别人的欢乐和幸福。

如高力士刚才的描述,男女扶老携幼的离开里坊,走到街上游玩庆祝,放烟花、鞭炮,其炽热尤过于任何大节,祝好之声不绝于耳,间中有人起哄,立即一呼百应,高呼大唐万岁,举城沸腾。

符太咋舌道:「他奶奶的!原来西京住着这么多人。」一群十多个换上新衣的孩童,追在他们的马车队后,拍掌雀跃。

高力士的声音传入符太耳内,恭敬道:「小子该如何向娘娘交代?」符太收回隔帘望往街上的目光,迎上高力士的眼神。

高力士说的,是个他从未想过的问题,因不论做甚么,没想过有向任何人交代的必要,管他是帝皇、帝后。然而,他此一习惯,显然不适用于眼前情况,而须观顾大局。

高力士与韦后的关系,乃整个「长远之计」的重要部分。高力士的作用,等若胖公公,举足轻重。

道:「你有何提议?」

高力士心悦诚服道:「经爷精明,看穿小子心内的想法。」该佩服的是符太,自己明明脑袋一片空白,想不到好点子,反被高力士归功于他,那不论高力士有何提议,符太听得舒服。

没好气道:「小子你在逢迎捧拍之道上,出神入化。」高力士谦虚道:「全赖经爷栽培。」接着压低声音道:「今天交往刑部的三个活口,忽然推翻招供词,说是苦打成招,不过,他们为得特赦,说出真相。」符太皱眉道:「有老宗的人接触过他们吗?又或韦后的人?二高力士道:「理该没有,大相将此事拿到手上,刑部的更全为他的人,不到宗楚客插手。厉害的该是田上渊,算无遗策,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绝地反击之计。」符太明白过来。

高力士猜估,由于风险极高,田上渊早于行动之前,拟定在种种情况下的应变之计,包括失败遭擒。落在边防军手上,则直认属北帮成员,到送返京师,方反口不认,提供另一说法,好得田上渊营救。

若然如此,田上渊的居安思危、老谋深算,纵为他的敌人,亦不得不佩服。

高力士续道:「在正常情况下,三个俘虏说甚么,不起丝毫作用,可是在现今武三思和宗楚客角力下,最后的结果,没人可预测。关键处,仍看娘娘的取态,帮情夫,还是帮始自房州长期关系密切的头号心腹?」符太好奇心大起,问道:「有件事,怕只你清楚,在李显心里,武三思和宗楚客两人的比重如何?二人相争,他倾向哪一方?」车队骏入朱雀门。

大街两边排着等待进入朱雀门的车龙,腾空中央,予像他们般不用经门检的车队通过。

喧闹声从皇城和宫城间的横贯广场远传过来,如潮涨落。

笔直宽敞、气势逼人的天街在前方延展,两旁每隔十步,各有持戟战士站岗,人人精神焕发,意气昂扬,尽显天朝之威,胜利的气氛。

符太问的,是只有像高力士般的皇帝近臣,方有可能清楚的事。高力士曾随武三思到房州去,迎接李显回来当太子,加上高力士耳目灵通,深悉李显、韦后、武三思、宗楚客四人间的交往和关系。

龙鹰目光离开《实录》,仰望亭顶。

打扫的小太监离开有好一阵子,花落小筑静悄悄的,最适合埋首细读。

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从没深思,更不会求教于人,一切似理所当然。武三思乃女帝族人,李显爱屋及乌下,故此与武三思较为亲近。却没想过,宗楚客与李显夫妇的关系,远在李显夫妇落难于房州之初开始建立,比起武三思与李显的结缘,时间上早上一大截,为何竟给武三思后来居上?

符太懂问这个问题,呈现了符太经河曲之战后的变化,至少肯关心这类人与人间的微妙情况。

以前的符太,对这类事,抱的乃管他的娘的轻视态度。

「山雨欲来风满楼」。

高力士答道:「须分两边来说。首先是宗楚客,他清楚皇上夫妇被贬房州,圣神皇帝对他们颇刻薄,令惯于挥霍的娘娘手头拮据,遂乘虚而入,济之以无限的金钱,因而与他们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关系。」稍顿,续道:「表面看,宗楚客与皇上夫妻的关系,该同样密切,内里却大谬不然。」符太不解道:「怎可能有差异?两人使的,同样是老宗的钱财。」高力士解释道:「如此同里见异的情况,源于娘娘爱独揽大权的一贯作风,现在如是,在房州更漫无节制,宗楚客的捐献,尽入娘娘的私囊,皇上要花费,又或赏与他相好的宫娥,均须向娘娘伸手索取,故此宗楚客与娘娘的利益关系,虽日趋密切,但与皇上,始终有距离,皇上并非直接受益。更有甚者,是娘娘蓄意不让宗楚客接触皇上,免宗楚客改为向皇上供应财货,形成宗楚客亲娘娘、远皇上的特殊情况。」符太赞叹道:「好小子!确有你的。」高力士谦让的道:「得经爷看上小子,小子怎敢不尽心尽力?有关皇上、娘娘和宗尚书的关系,一半得汤公公指点,另一半是从在房州伺候他们的太监打听回来,以供经爷参详。」接着道:「不论大相人品如何卑劣无耻,他若要讨一个人的欢心,有他的一套,昔日圣神皇帝在时,比起武承嗣,他算规行矩步,于诸武里最得圣神皇帝信任。」符太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