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小公子其实还行

邵清为了清净二字,挑了艘只有十间舱房、中等形制的客货两用木船。

结果可想而知,船不大,客人便不多,那位雀儿般聒噪的端木公子,他们躲都躲不开。

近水多潮,舱房又狭小,船客白日里都将木门敞开着通风。

端木严的舱房在邵清的隔壁、姚欢的斜对面。

登船翌日,晌午,端木严一见邵清打开舱门,便携上棋,去找邵清。

邵清冷淡推辞:“端木公子,在下是郎中,琴棋书画皆为门外汉。”

“无妨,下得不好,我教你啊,小弟自开蒙时,便得名师指点棋艺。”

端木严满脸诚挚。

邵清无语,面对那双还带着少年人纯净神态的眼睛,他确实,也不晓得再用什么不伤人的话,将这尊菩萨请走。

端木严麻利地摆好棋盘,忽又露了一丝慧黠笑容道:“至于学问嘛,昨日赵兄既能一语道出苏程二子的学派之争,可见素来亦有参研,此刻更不要藏拙咯。”

言罢,他隔门喊一嗓子,让自己的书童送来几本书。

邵清瞥一眼,最上头的,竟是程颐的《伊川诗说》

端木公子执起这本《伊川诗说》翻到一页,指着书中的文字,向邵清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程子先生注释《关雎》时说,淑女配君子,乃修身齐家的应有之义。至于窈窕二字,则只是表明思之切,人们若将这二字理解为美色,甚至往淫色去想,谬误,大大的谬误。赵兄你看,小程子先生说得多好啊!唔,不知苏子由学士注解《诗经》时,又有何见解。小弟真是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苏学士。”

邵清本来,觉得端木严大约只是个天真莽撞的富家小公子,四处拜师不过是心血来潮,仗着家底丰厚,到各处游山玩水,在几个有名的书院住它十天半个月,好回乡与人吹牛。

没想到,人家确实真的将程颐的著作,仔细读了。

只听端木严继续道:“赵兄,小弟也是去岁造访两京时,才晓得,原来蜀学、洛学,哦还有朔党,这样的提法,竟已不合时宜,众人都在提蜀党、洛党、朔党。唉,为何天下饱学之士,多会落入党争之困呢?求仁也好,求理也罢,最后却落得个求气,一世英名,不过落得如此呀。”

他叹惋的口吻,与昨日可惜那盘鱼丸没做好,如出一辙。

邵清摩梭着一个棋子,温和地笑着,摇摇头,表示自己说不出什么。

心中却越发惊讶,此人年纪小,但已颇有不俗的见解。

“端木公子,听口音,不是河洛人士?”

邵清问道。

端木严拱手:“小弟家乡,在广南西路。”

邵清听闻小公子竟是来自广南西路,蓦地动了另一个念头,继续语气闲闲道:“彼处最南端,可是雷州?哦不对,应是昌化军治所,琼州,儋州。端木公子,那边气候如何?”

端木严稍有迟疑。

他在短暂的瞬间里,斟酌自己应如何回答。

他的出身与少时所历,令他已铸成洒脱不羁的性子。他乐于对看得上的人示好,也懒得管别个取笑他痴愣稚拙。

江边酒肆里,端木严见到临窗而坐的姚欢,只觉如见到一朵的清朴秀丽的山茶,便毫不犹豫地去搭讪。再见到邵清,则观之如泠泠溪涧旁的一枝修竹,有沉静澹宁之姿,不免更生出几分倾羡来。

这对独特的兄妹,纵然两个光洁的额头上,皆是俨然写着“生人勿近”四个字,端木严仍然愿意在同行中,热络地去结交。

此刻,其中的哥哥,好不容易态度有融冰之象,主动向自己探问风土人情,端木严多么希望自己能愉快地畅谈一番啊。

然而,他不能。

因为他不知道。

他虽然话多,但说的尽是自己深度钻研过的事,比如小程子注释诗经都说了些啥,比如鱼丸怎样才能做得嫩如琼脂。

若要对懵懂之事瞎编吹牛,他端木公子是绝对不屑的。

端木严于是赧然地一咧嘴:“小弟,家在广南西路的西面,倒是四季如春,南面的几个州县,犹其隔海而望的昌化军那边,气候如何,小弟实在不知。”

邵清点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公子为在下,指教指教棋艺吧。”

二人对战了一阵,端木严即由衷赞道:“赵兄过于自谦了,兄的棋艺不俗呐。弈棋之道有四,曰品,曰势,曰行,曰局。品者,见优劣。势者,见强弱。行者,见奇正。局者,见胜负。赵兄弈棋,落子不谋急胜险局,品势皆为上乘。”

邵清眸光一凛。

非因被这么直接地拍了马屁,而是对端木严拍马屁时论证的思路,起了几分伯牙遇子期的共鸣。

这少年,笑不嘻嘻、啰里啰唆的外表下,颇有些气定神闲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