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婚
十六世纪, 就医疗情况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没有理性的生理学,药理学、外科学少得可怜, 公共卫生管理也很糟糕”——杜兰特于《理性开始的时代》写道。玛丽不太会作专业描述, 但她很清楚一件事, 那便是:巫医不分家、医学与哲学/玄学高度重叠。
她一个人,是无法轻易改变现状的。
幸好,她后世的知识, 可以帮助在理论尚晦暗不明时, 先利用其正确的实践结论。
幸好,她拥有与生俱来的王族身份,当下贵为一国之君,地位崇高,权力在握, 带着神眷之光环, 能够制造巨大影响。
所以,1566年的秋季,一个晴朗干燥的日子,在几位“外科大夫”、及数位贵族的见证下, 她请琴纳、不、弗卢德医生, 为她及弗朗索瓦接种了牛痘。
先用火焰炙烤手术器械,而后用那高温消毒过的银刀, 将前臂皮肤划开一小道,再把刚采集的、新鲜牛痘疱液,少少涂在伤口……众目睽睽之下,又是面对两位万金之躯,精神高度集中的弗卢德医师, 却麻利的完成了工作。事毕,他一边抖着手擦汗,一边默默庆幸:还好,还好,他之前在那么些个死囚身上练习过,今天完全没出错。
玛丽一脸无所畏惧,她还小声宽慰弗朗索瓦、要他放松心情。其实最开始,弗卢德严重反对在她身上尝试——即使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他也绝对不敢拿苏格兰女王冒险。然而,自从他受邀来到爱丁堡,和当地同行商量后,才发现,要在民间正式推行此法,绝非易事;态度也就渐渐松动起来。
原本,招募典型的牛痘患者已不容易;而他们找的几个试验对象——营养充足、体格健康的儿童——却因种种顾虑,不肯当“第一批”受试者。玛丽了解情况后,谆谆善诱,发誓保证,终于坚定了弗卢德的信心,同意给她当众“接种疫苗”。
至于法国王太子……听闻体质欠佳,弗卢德更是紧张。然而,这位苏格兰国王言辞恳切,坚决要求和妻子共患难;女王亦胆大得出奇,硬逼得弗卢德把他也纳入了公开试验。
玛丽本人呢,绝对是自信爆棚:弗朗索瓦又不是明显免疫力低下,小小牛痘感染,该是安全的。虽然,成人种痘的意义比儿童要差,但试着多加多一层保护,并非坏事。
况且,典型牛痘病患并非遍地都是,错过这回、下一次不知又到何时去了。而秋天干燥、一般致病菌毒力会低些,可谓传染病流行的相对淡季,正合适接种疫苗。最后呢,国君亲作表率,对于打消人群的疑虑、推动新医疗技术,绝对大有好处。
史有记载,十八世纪时,琴纳的牛痘种植预防措施仅仅施行一年半,英国的天花致死率,就“蹭蹭”下降了三分之二——既然效果如此显著,那就应该尽早、尽快推广开来。
不过,眼下这一次公开接种过程,实质更接近一场政治秀。因为,作为“试验”,它有个极大缺陷,就是没有“后续验证”。
弗卢德之前在英格兰用死囚试验,后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用正儿八经的天花疱液,去测试接种者是否免遭感染。
——方能证实牛痘的确有效。
这个,玛丽他们暂时做不到。
哪怕苏格兰女王自认强健,也笃信牛痘的疗效,并不畏惧之后接触天花感染源——但在这个缺乏现代医学救治手段的世界,她实在不敢让弗朗索瓦去冒险。唉,她承受不了他任何、丁点风险。而为了照顾他的心情,她本人,也不打算冒险。
另一方面,她已不适合长期停在爱丁堡静养、观察了——近来,英格兰那边,李乔和诺福克公爵均有报告:趁摄政王不在首都,伊丽莎白频频活动;短短数天内,许多重臣偕同莱斯特伯爵,于怀特霍尔宫小会客室商谈良久。
于是乎,玛丽和弗朗索瓦返回伦敦的日子,很快便定了下来。
梅特兰德有点担心,玛丽·弗莱明颇为不舍,博斯维尔尤其气闷。近卫队长官默默在心里抱怨:“这才待了多久,又要走了。”
他尽管一肚子不爽,表面尚能维持风度:“陛下请一路顺风。我一定看好梅特兰德,盯紧那些心怀不轨的爵爷们,确保爱丁堡安稳和谐。”
言语铿锵,霸气威武。玛丽听着,觉得非常安心;弗朗索瓦亦温言赞许,表示满意。
于是夫妻双双把“家”还。
只看南边来信,事情似乎不算紧急;于是玛丽和弗朗索瓦一路悠然,还有心欣赏秋景。不过摄政王万万没想到,她刚抵达圣詹姆士宫里,重磅消息忽然就迎面砸了过来。
“伊丽莎白陛下不顾枢密院老臣反对,铁心要嫁给莱斯特伯爵。”李乔如是说。“这一回,她授意公开,想来是动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