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理学之乱(中下)
人生喧嚣,群情激奋。
要理学,不要礼崩乐坏的自由。
要理学,不要伦理纲常付之一炬。
要伏阙谏诤,上达天听,不要让奸佞小人蒙蔽圣听!
分散在全地府各处的、那些最坚贞不二,真的那么做的理学门人不约而同的参与了这次抗议。他们站在一起,敌视着看着翰林院,头一次感觉自己如此强大。
心中的心情有些悲壮,想着可能会被庭杖,被押解去投胎,但虽九死而尤未悔。
朱熹:“站住!你们要干什么?”我说我自己的见解,是否听我的学好,这在于别人自己的选择。人们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道德言行,你们自己管好了吗?
只可惜浪潮一旦形成,有了一种以群体思维为基础的冲动,即便是奉为圭臬的人也拦不住。
李弘看时间差不过了,放了妹妹:“去,告诉母亲,一切都和她老人家预计的差不多。”
他不是这翰林院中人,虽然备受尊重,但那是因为母子关系。本职是在招贤阁中,看起来温温吞吞的谈话,实际上与人积怨很深。敢踏入招贤阁中毛遂自荐的人,就觉得自己很有本事,被他筛选掉之后,愤懑憎恨在所难免,时间长也就处之淡然了。曾经被曾祖母和祖母翘着兰花指戳脑袋的体弱多病贤孝美少年,现在也成了一个看什么都很淡定的美少年。武后叫他在这里等,等理学被激怒,准备聚众闹事时,派人回去告诉她。
伏阙谏诤是文臣惯用的手段,他们必然会这么做,但这么做能激怒任何一个皇帝。这不算是料事如神,武后已经等了两年多了,还在稳坐钓鱼台。
李妙儿先对着门外啐了一口,要不是哥哥抓得紧,她都想出去打人了。掏小镜子照了照自己的唇脂,果然花了一些,扯着哥哥的红袍袖口擦了擦嘴角晕开的一点红色,省得洗手帕:“这就去!”
李弘赶忙挣脱:“去!我怎么和你嫂嫂解释。”
“暧昧的在领口嘛。”李妙儿是没法骑马骑牛的,魂魄会被风吹的不稳,跳到船上叫船夫撑船到神秘区。
船到了目的地就不能再近前,鬼魂们都知道地府中有一片区域比宫殿更神秘,谁都进不去。
杨慎一把揪住了吴瑜:“我只听说过摔杯为号。你可倒好,呼名为号?”他吃饭前,吃饭后,都发现这雌雄难辨的家伙虽然话不多,却屡屡是点睛之笔。就要离题万里时,被这人扯回来,并不断的放大性质,牵连进更多的人,包括本来是来劝架的朱熹。等到最后,提起杨慎,叫大家去伏阙谏诤?
吴瑜叹了口气,猛地一缩手,把手抽了出来:“人们自然知道与你无关。”你骂他们,他们也没少骂你。如果有谁认为杨慎和理学是一家,那他准没读过书。
王阳明反手扣住她,挺高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不仅朝廷内外严肃敏锐,也没有瞎胡闹的皇帝捣乱,妙哉。连乱都算不上,就是有点吵闹。
“哦?你是女子?”
吴瑜脸都红了:“不错,你还不松手。”
王阳明当然不松手,虽然他只擅长射箭不善于肉搏,但臂力可想而知,那弓就等同于拉力器。“怎么了?我是心学啊,小姑娘,我可不是理学。不过你也知道,号为理学的人,有些是为了沽名钓誉,不是遵照而行。”他是自成一派,但心学是从理学的基础上发展改良而来的,他不希望有人借此机会,通过一些冲动无谋的人毁掉整个理学。
吴瑜:……我忘了。
奋力挣脱开。
王阳明看着她跑远,问杨慎:“你不做些什么?”
杨慎淡淡道:“薄酒可与忘忧,丑妇可与白头。匹夫怀璧死,百鬼瞰高明。”黄庭坚的薄薄酒。意思不只是文字所表达的,更有一点,现在和古往今来的文豪大家交往,闭门和妻子闲居,尽力修缮自己的哲学,其实挺忙的。有人闹事,这就是个机会,自己不需要。
赶过来看热闹的智囊团来到这里时,现场就只剩下这两位在淡淡的聊天,谈这次事件中到底怎么回事。翰林院已经关了门,其他人都跟去看热闹了。
“来晚了来晚了。”
“走。”
伏阙谏诤的必备条件——必须跪在宫门口嗷嗷大哭。地点清晰明确。
周瑜奇道:“人间将党争如此视若等闲。”他当年做事时,也有反对者,但只要君王下定决心,反对者也得服从命令。不像现在这样,反对者敢于明目张胆的反对。
鲁肃想了想:“似乎是从文武分科之后开始的。”
他们俩当年都剑术出众,必要时拿一把匕首就可以和虎豹拼命,就活的比较敞亮开放。宋朝开始,重文轻武,文人没有佩剑的风气,练剑又有碍仕途,虽然有岳飞辛弃疾等少量文武兼备的人,但主流风气和他们的瓷器一样,淡雅细腻柔弱,然后就开始矫情,在细微处下功夫,只有少量性情极佳的人才能摆脱这种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