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朱棣看到儿子前来,有点嫌弃,又有点惋惜:“才不到一年,十个月,你来干什么?”
继位时间仅有一年,这要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那死的可疑。这小子已经四十八岁了,搁在哪朝哪代都不算短暂,还挺不错。这大半年来和皇帝们会面,发现一件事,很多人真够英年早逝的,连他们父子三人登基的岁数都没到。这小子自幼体弱多病,行动常常要人搀扶,这叫他看的很不顺眼。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的相貌都维持在登基的时候,那时候非常快乐。虽然还没有取得最终胜利,但阶段性的胜利也是胜利,马皇后/徐皇后还在身边,胖儿子们也没有产生矛盾,还都是些不知道什么叫争权夺势的小屁孩,就傻呵呵的为了御赐新书或贡品徽墨互相推搡,小小的打一架之后又飞快的忘掉了,各自去找伴读玩耍。让人非常省心。
朱高炽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要面对父亲,太宗的表情有点奇怪,搞得他有点心慌,仔细想想自己这十个月以来,进行的改革,放过了混蛋弟弟,想迁都回去但是还没祭祖通告祖先,基本上没什么错。跪下叩首问安:“父皇,儿子……思念您?”
没有更合理的解释了,他也没想到自己死的这么快,但事务繁忙更甚于监国时,还要为了迁都的事和朝臣吵架。明太宗(还没改‘成祖’)迁都的时候,和朝臣们狠狠的争执了很久,也杀了不少人,他现在想要迁都回去,又遭遇了很多阻碍。他迟疑的望着朱元璋,有点难以置信,这个挽起裤腿和袖子,手脚全是泥巴,拎着一根藕的壮年男子,为什么那么像我的祖父?
朱棣:“嗤。”扶他起来,端详了一番:“还行。静静,出来。”
一直都不怎么喜欢这个儿子。继位前后始终如一,老老实实给自己加太宗的庙号,没弄什么幺蛾子,对兄弟也很宽厚,诸事平平。
朱元璋刚从荷花池里爬出来,在盘算自制藕粉是不是太累人,炸点藕盒子吃,也不错。最嫩的可以直接当水果来生吃,甜脆可口,还能去火。叫朱允炆挖的荷花池,自己养的荷花。
“朱高炽,你怎么来的这么快?”还是蛮喜欢这个孙子的,性格很柔和。他就喜欢性格柔和宽厚的子孙,他自己性格急躁,却不喜欢性格和自己相似的人。就是这么挑剔。
“万岁?真是您?”
朱元璋洗了洗手,和藕,随手敲了他的肚子一下,略带喜爱:“你啊,真是胖的可爱。”孙子们几乎都比儿子可爱。哦,才想起来朱高炽恐怕不能当壮劳力用,他相当的弱,从小就体弱多病。
“还得等,看来我奉天殿的计划还得顺延。”
朱棣有点嫌弃的点点头,长子如果有次子那样的勇武雄壮,自己也就放心了。
徐贞静听见呼唤,缓缓走了出来,走出来看了看比自己还老几岁的儿子。
母子见面可比父子见面快乐多了。
远处的皇帝们迟疑了一下,考虑到朱高炽这个皇帝在继位之后没有弊病,显然打不起来,那还是去找罗贯中吧!
朱高炽难以想象的看了看这里的房子,居然要自己盖房子,其实不是很差,用最好的料,极尽所能的精工细作,盖了很高大的房子。但和皇宫比起来差很多。他见过乡村民宅,这里看起来要好得多,绝对是大户人家,用的不是泥土而是木料砖石,墙壁上还有彩绘,房屋刷了白墙,但没有琉璃瓦。
不知道该问自己的父亲怎么会自己盖房子,还是问问他怎么能自己盖房子。
胖胖的脸上有大大的迷惑。
朱棣的脸有点黑,也不知道是生气了,还是连年征战晒的,北方的太阳似乎比南方毒辣,他的脸和手晒的比朱元璋还黑,拎着儿子到河边:“看看,这是秦始皇自己盖的楼台。汉朝的木楼。三国的茅屋草舍。唐太宗的明堂。别的皇帝都这样,可以勉强为之。”
提起唐太宗,朱元璋想起另一件事:“朱高煦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以唐太宗自比,真的假的?”
朱棣不觉得有什么,谁不想有唐太宗那样的儿子呢,朱高炽但凡能做到文武双全、箭无虚发,他就喜欢这个儿子了。这三个儿子都是徐皇后所出,分不出谁轻谁重。
朱高炽往祖父身后躲,这才说:“确有其事。”
朱元璋随便踹了儿子一脚:“你是不是傻了?他是唐太宗,你是个什么?”
朱棣之前听解缙等人说起过这件事,但不以为意,现在也用满不在乎的口味说:“他虽然行事略有些放纵,但还算听话,分得清尊卑之分。自夸而已,不会真谋反。”您还时常自比汉高祖,并认为自己长得更俊呢。他和我不一样,在爹生前就觉得我会夺取皇位,几次勉励我别这样,结果没有出乎他的衣料。朱高煦看起来没这个野心,更没这个能力,我给他的封地,又叫他强行就藩,地址可以杜绝谋反的可能性,那个地方如果要谋反绝对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