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文妃在江南安置了下来,闻茵留了人手在江南照看,再加上她待得也是皇帝的书铺,平日里没有人敢去找麻烦,闻茵很快便放下心来了。

京城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忙。

为了转移镇国公的注意力,赵昱灵机一动提了关于伤残将士的补助,镇国公回去以后,很快便针对自己了解的那些情况想出了一个章程,呈到了赵昱面前。

赵昱看过,他挑不出错处来,这事不用经过他自己的私库,要由国库拨银子,因此也不用找闻茵,他将户部尚书叫到宫中商量,又由户部尚书去完善此事。

在之后的日子里,赵昱便每天都要听到镇国公与户部尚书的争吵。

镇国公要为自己将士谋福利,而户部尚书则又要为国库精打细算,两人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愿意退让他,从宫里头吵到宫外,这段日子里,满朝文武都知道两人互相看不过眼。

赵昱头疼不已。这两人吵不出结果,就到他面前来,找他要说法。

镇国公说的情真意切:“皇上,这些将士保家卫国,平日里训练一刻也不敢懈怠,在战场上也是拼了命的战斗,要是他们离开军营之后有银子安身,要是他们出事之后家人也能得到妥当的安置,想来这些将士在战场上也会更加安心,比先前还要努力,对皇上也是更加的忠心爱戴!”

赵昱听得连连点头,觉得十分有道理,刚要点头应下,另一边户部尚书就大步迈了出来,拱手道:“皇上,将士们虽然辛苦,可国家大事也并非只有战事,近日边关无战事,将士们除了日常训练之外也并无战事要打,可花钱的地方可不止一处,国库银子有限,处处都要花银子,关于将士们的银钱补贴,微臣认为,还得精打细算,斟酌一些。”

这句句银子有限,精打细算,可说到了赵昱的心坎里。他可不就是缺钱,国库的银子可不就是空虚嘛!

他刚要再点头应下,镇国公便先重重地哼了一声。赵昱一个激灵,下巴连忙抬了起来,不敢落下。

之后就没有他的事情了。

镇国公与户部尚书当着他的面吵了起来,这边是自己的岳父,这边是先皇留下来的德高望重的老臣,赵昱左右看看,站在哪边都不合适,只能闭了嘴巴,自己拿起奏折批改起来,由着他们在自己眼前吵。

两人吵了许久,久久磨不出一个合适的章程,好在这时候,文嘉月的信从江南寄了过来,文丞相收到女儿的信,总算是重新振作了起来,而后才注意到了此事。有文丞相插手,此事一下子变得简单了起来。

最后赵昱再次收到奏折的时候,挑不出一点错处。他翻阅之后,再给闻茵看看,连闻茵都觉得合适,便按着这个折子上写的开始实行起来。

此举一出,军中将士们果然都高兴不已,连着在百姓之中也有无数夸奖。军中将士也是从百姓之中挑选,谁家没有一个儿子或者是亲戚入过军营?先前死了也就死了,除了一个消息,什么也没有,死了的也就罢了,若是伤残回家,反而还要成为全家的拖累,平民百姓连养家都十分艰难,更别说还要多一张嘴巴吃饭。现在好了,无论死了还是伤了,可都有银子呢!

在什么都给不了的情况下,银子就已经是十分好的安慰了。

赵昱估摸着又有人要夸自己,便兴冲冲地拉着闻茵出了宫,到了京城的茶楼里。

他熟练地找到了一个雅间,把小窗一开,美滋滋地等着底下书生的夸奖。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夸奖他的人反而并没有他想象之中的多。

赵昱等了好久,虽然听到了几句,可却听得不是很满意。

他挑剔地道:“这些书生难道是觉得这样做不行?上回我开书铺的时候,夸奖的话可比现在多太多了。”

与补助伤残将士花的银子相比,开书铺的银子不值一提,毕竟大部分书都不花钱。

花了更多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银子,得到的夸奖却连从前的十分之一都没有,让赵昱憋屈不已。

闻茵柔声说:“想要听关于此事的好话,可不能来这儿听。”

“为何?上回书铺的时候,这些书生可说了不少好话呢。”

“因为书铺开张,与这些读书人息息相关,这是有利于他们的好处,他们自然高兴,也不吝啬夸奖。”闻茵说:“而将士们的补助,与这些读书人却是没有多少关系。朝中文武官员就互相看不过眼,读书人鄙夷将士们是大老粗,大字不识,将士们也嫌弃读书人尽是酸儒,肩不能提手不能扛。这是对将士们有好处的事情,自然也不能来茶楼听,茶楼里可没有多少将士出没。他们不爱喝茶,喜好喝酒。”

“那我们去酒楼?”

闻茵又笑了:“军中有明文规定,平日里不得随意饮酒,这会儿将士们都在军营里训练,不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