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马皇后

朱标怀揣着兴奋和一点不确定回去写计划书去了,结果正好遇上了朱樉。朱樉就比朱标大一岁,他性子比朱标活泼不少,或者说是,更加顽皮一些,属于那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类型,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虽说也跟着朱标一块儿读书启蒙,但是这位显然对先生不是那么尊敬。

好在那几个先生对朱标寄予厚望,对其他人嘛,虽说算不上敷衍,却也没那么重视。

这也是正常的事情,朱元璋这么多儿子,能够继承他位置的就一个,要是将他的儿子都教得太出挑了,回头几个儿子争位,那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不好过。

所以,对于几个给皇子授课的官员来说,最好朱标一个人出挑,其他人都是陪衬,这才是最理想的情况。

当然,他们心里头是这么想的,但是呢,无论是朱元璋还是舒云都是不能允许让下面的孩子都长成草包的,那不是笑话吗?

尤其天下还没有安定,如果朱元璋没能北伐成功,还得指望下一代,与其依靠臣子,不如靠自个的儿子,所以,朱元璋对于如今几个年长儿子的教育都很上心。不喜欢读书,没关系,字认识全了也行,但是,你总得有一技之长吧,要真是儿子跟废物一样,朱元璋指不定会让他们重新投胎一次,横竖儿子多了不值钱。

朱樉虽说对于读书兴趣不大,如今这个年纪,也算不上有多少野心,不过,因为他跟朱标年龄相差不大,所以是不可能真的将朱标当做是需要敬服的长兄的,因此,他有的时候,跟朱标会有一些竞争意识,这会儿瞧见朱标在忙活,立马就凑了过去:“大哥,你在干什么?”

朱标对下面的弟弟一向比较宽容,因此便说道:“娘说要给我一个田庄,让我试试手,我先搞个计划书!”

顿时,朱樉有些不乐意起来了,噘着嘴说道:“不行,我也要,我这就去找娘!”说着,不等朱标再说什么,就一溜烟走了!

舒云干脆也跟他解释了一下计划书的格式还有用处,然后表示,他要是计划书做得没问题,也可以给他一个练手。

朱樉这下满意了,兴冲冲地跑了。

如今能做这事的也就是他们兄弟两个了,从朱棡往下,年纪还是小了点,至于未来那位永乐大帝,朱棣也还是个有些顽皮的孩子。朱棣的弟弟朱橚甚至还没完全断奶。

舒云交给他们的就是两个刚刚规划出来的农庄,这个算是朱元璋的私产,朱元璋哪怕看到了商业的价值,但是,在选择私产的时候,还是倾向于田庄,一方面呢,是他出身农民家庭的习惯,另一方面,田庄也能安排更多的人。

朱元璋虽说不至于百战百胜,但是领兵至今也是胜多败少,只是,在这个时代,即便是胜利,也不可能没有什么伤亡。就算是朱元璋的那些亲兵,很多时候也是要冲锋在前的。这些伤亡的亲兵,如果战死,他们的家人不仅会得到抚恤,也可以搬到朱元璋的田庄里头生活,而残疾的,也可以担任田庄里头的管事,家人也能得到照顾,之后,朱元璋的亲兵也会考虑优先从这些人的后人里头选。这也是这个年代的惯例,为将之人,都是如此,亲兵要么从亲信族人里头挑选,要么就是从自家的庄户里头挑选。甚至,比起族人,庄户更忠诚一些。因为他们一家子的身家性命,几乎都寄托在主家那里。

像是后来臭名昭著的锦衣卫,雏形这时候已经有了,当然,这个时候还不叫锦衣卫就是了!这些田庄上曾经的亲兵和亲兵的家人和后裔,就是补充进锦衣卫最好的选择。

伤亡的亲兵只会越来越多,田庄里头需要容纳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好在朱元璋地位越来越高,因而,手里头的私产自然也是越来越多了,舒云拿出来的,就是两个新增的田庄,舒云暂时也没有对这些多出来的田庄做出什么规划,横竖这里也没安置什么需要特别照顾的人,如今应天这边钱粮也不少,随着朱元璋地盘的增大,日后后勤上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小,所以,舒云并不介意拿这两个庄子作为两个年长一点的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绊脚石,就算是庄子出了什么问题,也就当是交学费了,舒云承担得了这样的损失。

他们年纪不大,至今学的东西都是理论上的,实际上的事务并没有真的处理过,舒云不懂怎么做一个皇帝,一个需要治理自己藩国的藩王,但是,多了解一些细务并没有什么坏处。像是后世,领导干部也得经常下基层呢!

朱标和朱樉兄弟两个满腹雄心,开始兴致勃勃地规划起来,他们毕竟年纪还小,满脑子都是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叫父母惊讶欢喜,实际上,他们也就是满脑子的幻想了,甚至压根没想到,亲自去庄子上看看情况,就是从舒云那里拿到了简单的关于庄子上一些数据的统计还有舆图,就兴冲冲地做起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