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老师和小伙伴

21

这一次出行,淑太妃依然没带端王妃。

林纹在太后面前告黑状让太后召回薛宫正一事,太妃表面没说什么,心中对林纹的不喜自然又多了几分。不仅如此,太妃与太后之间也生了嫌隙。

这道理本也简单。

女人有没有儿子,对娘家的态度就不一样。太妃与太后虽然都出自林家,但是,太妃先抚育皇帝,又有亲生子端王,两个儿子已经长大,自然成了她的依靠和最亲近的人,她一心也想要他们过得好,而太后无子,当然就对娘家更亲近。

故此,在太妃心中,林家、林家的不管什么人,都比不得她两个儿子重要。而在太后心中,除了自己一身荣华富贵,就数林家最重要。

淑太妃再回宫时,本来带着些怨气,其实是很想在皇帝面说道太后几句的:我管我儿媳妇,便你是太后,也没道理插手人家家事的。况且哪有儿媳妇跟婆婆摔筷子的?这种媳妇别说在公侯人家,就是在普通庄户人家也得说声忤逆了,你是她亲姑姑,不为她臊着,不多教导教导她如何为人妇的道理,你还跟我杠上了?

但一见到皇帝儿子后,太妃又把话和怨气憋心里了。这才多少天没见,怎么她儿子怎么又瘦了?

太妃先把皇帝身边服侍的太监挨个骂了一顿,再心疼地摸摸儿子脸颊道,“我的儿,虽然政事重要,可也不该操劳成这样。我是妇道人家,按理不该说这种话,可我也是当娘的,心疼儿子是天下母亲都有的,那我就说一句吧,儿啊,你也该歇一歇,这阵天气多好啊,你去花园里走走也好。”接着又问皇帝身边伺候的人,皇帝一天睡多久,夜间可曾醒,饭量如何,可曾错过了饭点才吃的,茶水点心都有哪些,平时是那些妃子服侍的等等。

皇帝送到淑太妃身边养育时还是幼儿,待后来有了端王,太妃对二子也并无差异,实在是把他当亲儿子看的。见到儿子已经为了政务累成这样了,太妃哪里还忍心再跟他讲太后、端王妃那些糟心事让他更烦呢,赶紧叫了人去炖一品燕窝鸭子,给皇帝滋补滋补。

皇帝安慰太妃:“儿子是这几日高兴的,错过了困头,睡得不好,才显得憔悴了些,娘别太担心了。”又说到端王平定了南疆,安抚了众部落等事迹,不日可班师回朝了,说得太妃也高兴起来。

太妃在宫中住了几日,每天给皇帝儿子变着法做各种吃的,眼看皇帝脸色又滋润了,这才放心地出了宫,去了绿柳庄。

这时景色比上一回来时更好了,花红柳绿,蜂蝶飞舞,春意盎然。

尤其瑶光的杏芳院外那几株杏树,花开得如烟如霞,热闹极了。

太妃这次给瑶光带来的老师,是薛宫正的一位娘家侄女。李嬷嬷唤她薛娘子,瑶光便也这么叫她。

薛娘子三十出头年纪,长得和薛宫正有几分像,但打扮得更加朴素。因为她是个寡妇,丈夫死时又没有官身,所以她不穿绫罗绸缎,穿了件青灰色细棉布的圆领外罩袍,领口的衣襟上镶了条筷子粗细的藏蓝色的边,头上只戴了一根银扁方挽住头发。

薛宫正出身的薛家,是大周朝有名的大学问家家族,真正的书香世家。因此根正苗红的薛娘子非常受太妃、李嬷嬷看重。

但瑶光和薛娘子相处了几日便发现,比起端正得近乎古板的薛宫正,薛娘子其实私下里挺活泼可爱的。

单从两人的教学方法就能看出这姑侄二人的不同。

薛宫正教瑶光的时候,是分类教学,把学科分成几门:礼仪、世系家谱和京中人情往来以及大家族之间的恩怨关系、衣服首饰的搭配宜忌等等。写字认字另说。

薛娘子教的时候,是今天一个主题,比如,京中的清明习俗,继而引申到京郊都有哪些著名的踏青景点,谁家和谁家有意结亲相看,某某寺院出过什么名人,又有什么典故,著名的有关清明的诗词有什么等等。然后总结知识点,再叫瑶光做作业,作业或是赋诗填词,或是对某事发表见解,或者很简单的,把今天学的诗歌默写几遍,练练字。

瑶光觉着,与其说薛娘子在教她,不如说,这种教学是给了两个陌生人快速熟悉起来的机会。

这次太妃在庄子里住了六天就走了。

跟上次一样,她留了一笔钱给瑶光,不过,这一次,她对瑶光很是放心:“只管住着。若是烦了,这附近还有几个小庄子,也都尽可去游玩。只是得叫王顺派几个可靠的人跟着。”

幸福来得太突然。

瑶光要是有尾巴,这时对着太妃和李嬷嬷能摇成一朵花。

太妃见她如此欢喜,笑了笑,又有些微愠,“你可不用在我面前应承了,这般开心?”

瑶光的狗尾巴立刻耷拉下来了,在心中左右开弓扇了自己两耳光,你高兴得疯了,却忘了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是抱boss大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