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唠完家常,会议开始。

楼喻正色道:“过几日我便要入京贺寿,诸位以为,陛下诏令藩王入京为贵妃贺寿,当真只因沉溺美色?”

“那位早有削藩之意。”霍延沉声开口。

众人皆惊讶瞅他。

不得了,素来不爱发言的人,居然第一个开口说话。

霍延以为他们不信,遂解释:“先考在朝为官多年,对那位心思略有猜测。”

“霍统领所言非虚,”杨广怀郑重道,“殿下此行,恐生变故。”

谁说不是呢?

去了可能有失,但不去必定有失。

肯定还得亲自去一趟。

“入秋以来,来庆州府的难民渐渐增多,府兵队伍不断壮大,兵卒成分复杂,李树,在我上京之后,你必须守好府兵营,守好庆州。”

李树一愣:“殿下,您上京需随行护卫,不带属下一起?”

“府兵营至关重要,”楼喻肃容道,“除你之外,别无他人。”

李树不由看向霍延。

霍延:“我随殿下一同入京。”

李树既高兴又悲伤,他被殿下委以重任,心中自然骄傲,可一想到不能在殿下身边尽责,又惆怅茫然。

楼喻俨然成了庆州的主心骨。他一离去,就仿佛抽去了他们可以支撑的脊梁。

“我走之后,若遇难解之事,务必要去找杨先生商议,可明白了?”楼喻沉声交待。

李树颔首:“属下遵令!”

杨广怀不似往日悠哉:“殿下请放心,我定竭力守好庆州。”

“有杨先生坐镇,我自然安心。”

他言罢转向魏思:“新城建设由你掌管,务必谨慎仔细,不可生乱。”

魏思面色沉凝:“奴谨记。”

四面八方而来的难民越来越多,不仅府兵营压力不断增大,新城建设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有愿意参军的难民,自然也有想做寻常活计的难民。

魏思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可他越挫越勇。

会议结束后,楼喻将冯三墨单独留下。

大半年时间,冯三墨一直致力于暗部发展,在楼喻的资金支持下,他培养了不少骨干,网罗了不少下线。

这些人身份各异,隐藏暗中,逐渐织起一张大网,搜集到无数隐秘的消息。

楼喻能提前得知京城变动,便是得益于此。

楼喻手里捏着所有暗部成员的名单,其中就有一部分远在京城。

此次入京,势必要动用这些暗棋。

“三墨,我离开庆州之后,你严密监视知府府衙,如有异动,即刻传信于我,必要时候,你可先采取措施,及时止损。”

他一走,郭濂那厮说不定又生异心,一旦他在京城发生“意外”,这位老狐狸一定会借机生事。

“奴遵令!”

少年半跪于地,神情恭敬,他似乎已经习惯着一身黑,将自己隐藏在暗处。

这大半年,冯三墨日夜不忘勤学苦练,如今已模样大变。原先身形清瘦,现已变得修长精干。

楼喻从暗屉里拿出望远镜,郑重交给他:“你在暗处探查消息,凭的是耳目之力,此物名为‘望远镜’,可增强目力,你且仔细收着,不可外传。”

冯三墨心中极惊,若真如殿下所言,这望远镜必为一大利器,在行军打仗中也是一份极强的助力。

他恭敬接下。

“你且试试。”

楼喻指点他如何操作。

冯三墨凑近目镜,恰好物镜对准冯二笔,本来二人相隔数丈,可这么一看,二笔竟仿佛就在眼前!

他忍不住离开目镜确认。

二笔的的确确站在数丈外。

“如何?”楼喻将他震惊的神色收入眼底,笑问。

冯三墨郑重道:“奴定妥善保管此器!”

诸事交待完毕,楼喻便歇下了。

另一头,霍延捧着剑匣回到住处。

两小正等着他一起赏月,见他抱匣而归,不由好奇迎上来。

“小叔,匣子里是什么?”

霍煊出身将门,对兵器自然如数家珍,这般长度的木匣,一般而言都是用来装剑的。

可他不敢确定,毕竟剑不是谁都能用的。

霍延难得露出一丝笑意,往日的沉闷仿佛一扫而空,整个人都透着几分洒脱与朗阔。

他将木匣置于案上,“打开看看。”

霍煊伸手去开,一道锋芒映入眼帘。

他惊愕地瞪大眼珠子,掌心捂嘴,以防自己叫出来。

霍琼亦是如此。

好半晌,两小才反应过来。

霍煊压低声音偷偷摸摸问:“小叔,你从哪弄来的?怎么不藏好?”

霍琼揪他一下,“你在说什么?小叔是这样的人吗?我猜……”

她明眸充斥着喜悦,笃定道:“小叔方才去东院议事,我猜此剑定是殿下所赠!”

霍延笑而不语。

不说话就是默认。

霍煊瞬间热泪上涌:“殿下……殿下竟会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