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一更
左相, 唉。燕赵歌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左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故意如此。此等大事,怎么能当朝出言举荐人选?还举荐了蜀国公……, 等等,不对, 他举荐了蜀国公?他知道绝对不会被采纳,所以举荐了蜀国公?还是说蜀国公托人请到了左相府, 左相不得不应承下来?
无论是哪一个, 左相此举都很黑啊。向宫里举荐人选应该悄悄地举荐,左相要是真心举荐, 就应该在今日朝会下朝之后再入宫去拜见长公主。当朝举荐不被采纳已经是不成文的惯例了,要知道当朝举荐,极易被朝臣以为是同党,争斗的时候也会把你一齐□□了,皇帝也会觉得你这个人有很深的关系。也因此, 在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如此举荐反而相当于告诉别人, 我和这家伙不是一伙儿的。
十之九八,蜀国公暗地里联系了左相,想要自荐这个位置。
蜀国公除了年岁大一些, 有可能死在路上之外,的确是十分好的人选,宗室里属他身份贵重, 又领过兵,无论威慑还是安抚都游刃有余。只是,若是让他去了,串联上鲜卑人,反而于局势不妙,长公主的人选也肯定不是他。
和燕赵歌猜测的没错,蜀国公昨日派人去了左相府里,请左相举荐自己。左相不知蜀国公有心谋反,便应承下来。出使蛮夷这种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去做的,路途遥远不说,还有可能死在路上,还容易被卷入对方的斗争里,君不见历史上张骞出塞、苏武牧羊。尤其是对于士大夫来说,出使蛮夷就相当于流放,一个个嘴上说着以圣人教学安抚蛮夷令其归心,可没几个愿意去做的。哪怕被逼无奈被皇帝点了出使,也会挂印而去,干出这事儿的士大夫数不胜数。
蜀国公愿意自荐,是极好的,不然皇帝还要从勋贵子弟和宦官中选人,还要过问对方意愿,不然再逼出一个中行说来,可就万万不妙了。
左相以为蜀国公是从宫里得到的消息,毕竟他是宗室,又是皇帝长辈,可等上了朝,看周围臣僚的反应,都不知晓此时,他就知道不好。这事怕是长公主和皇帝秘议过的,还没有透露出来,不然不可能只有蜀国公知晓,旁人不知晓。要知道如果真的商议,也应该先和他这个丞相商议。他抉择了一下,决定当堂举荐蜀国公,果不其然,长公主的反应非同寻常,让他知晓这事大有问题,不然长公主不会用那种暗含杀机的眼神看他。
蜀国公的消息来源有问题,甚至于蜀国公有问题。
那么,是被当作了蜀国公同党?还是被认为在宫里有秘密的耳朵?无论哪一个都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迅速否觉了举荐蜀国公,可能会被旁人当成想要划清和蜀国公的界限,但对于长公主来说这不足够,一个不被宫里知晓的耳朵,足以成为令他暴病而亡的理由。等下了朝,他要去宫里拜见长公主,脱帽谢罪,他可以死,但不能因罪而死,不然妻女全都保不住。
“左相所言甚是。昨夜,本宫闻奏报,与皇帝商议后,已定下出使人选,乃是蜀康王第五子、一等伯司裕谈,诸卿以为如何?”
一种朝臣顿时就露出了很微妙的神情。
当年蜀王薨了之后,除了蜀王长子继承蜀国公之外,先帝给蜀王诸子都赐了爵位,蜀王第五子得了常乐君,结果蜀国公以蜀王第五子生母乃是风尘女子,出身有疑为理由,要求废其爵位,除宗室。先帝只撤了爵位,改为一等伯,却没有除宗室,之后蜀国公和蜀王第五子成了大仇。
这事其实很好理解,蜀国公生母乃是蜀王侍妾,蜀国公出生后人便没了,一直养在蜀王王妃膝下,王妃有嫡子之前也的确是拿蜀国公当亲生儿子养的,蜀国公对王妃有很深的感情,直到蜀王一顶小轿把司裕谈生母抬进了府。勋贵人家流连花柳没什么,纳清倌人当妾也没什么,但是直接把接过客的风尘女子接进府里当妾,却是太过了,哪怕弄个小宅子养着都没什么,蜀王这个举动是将王妃的脸面往地上踩。王妃和蜀王吵了许多天,最后气得昏死了过去,不久后就病逝了。蜀国公不敢怨恨自己的父亲,便恨上了让自己的母亲病故的女人,连带着这个庶出的弟弟也恨上了,才有了后来的行为。
实际上蜀王又不是傻的,孩子要是有问题早就被他摔死了,哪还会养到这么大。先帝也是因为这个只废了爵位,没有除宗室,蜀王诸子不睦对皇家是有好处的,蜀王有六个儿子,只有次子是嫡出,若是以第五子搅动了蜀地的水,皇家就好插手了。
而且蜀王第五子年岁也不大,才刚过不惑之年,代宗皇帝征蜀地时,也是领过兵的。
“臣以为蜀王第五子、一等伯出使甚佳。”左相说话的时候差点咬到舌头,称呼别人要么称呼表字要么是官职爵位,蜀王第五子的表字还轮不到他来叫,又没有官职,若只称呼一等伯,大晋的一等伯一抓一把,最后便成了这种不伦不类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