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徵招调中腔

坐在火车的车厢里,“轰隆隆”的声响不绝于耳。车厢里人很多,年轻男女的嬉笑打骂声,小孩子歇斯底里的啼哭声,甚至还有老年人时不时地咳嗽声。车窗上垂着帘子,如蕴掀开帘子的一角往外看,黑漆漆的一片,什么都看不到。

赏云坐在她身边,对面还有随行的徐昌宁,每一张脸看起来都无比倦怠。原本,他们被安排的是头等车厢,不料那一班火车没赶得上,只好立即买了下一班的三等座。

如蕴觉得很困顿,脑子里仿佛要炸开了一般,然而她一点都睡不着。如蕴不明白,一丁点都不明白,为什么邱霖江突然说要送她去北平。

中秋刚过,天气刚开始降温,每日早晚的空气里刚开始弥漫秋的味道。她正要憧憬他们的结婚一周年,那天,却被他这突然的话语弄得措手不及。

“你不是一直想去北平瞧瞧吗?眼下正好有这么个机会。”他说话的时候脸上还是带着笑的,然而如蕴能分辨得出,那笑容并未完全进入眼底。“只是我手头还有些事未曾做完,迟些我再去与你会合。”

那个时刻,她是不信的,不相信他所谓“手头有事,做完再来会合”这番的话。她拒绝过,反对过,甚至抗议过,然而最终他却收拾好了她的行李,强硬地将她送来了火车站,并且叫赏云与徐昌宁陪同。

坐在这火车车厢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她的心都是悬着的,皮肤都是紧绷着的。仿佛有谁紧紧地攥住了她的心,捏得那样用力,叫她连大力呼吸都只觉生疼。而车厢里的空气浑浊不堪,一丝风都透不进来,闷得她头涔涔而汗津津。

抬眼看向正闭目养神的徐昌宁,如蕴几次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再一次问道:“昌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徐昌宁睁开眼,愣了一瞬,然后挤出一丝笑,道:“少奶奶,您想多了,二少只是想让您去北平散散心、转一转而已。”她挺直身子,说:“你不用再骗我了,我那么了解霖江,他根本不是会这般仓促行事的人。你告诉我,是不是山口大佐那边出了什么幺蛾子?”

徐昌宁还欲再否认,如蕴却摆了摆手。她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道:“他定是叮嘱得好好的,你不会向我透露半个字的,我晓得。”她说完,向后倚靠在了座椅上,然后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火车开得很慢,哐当哐当的,吵得如蕴头昏脑涨。就在她快要迷糊着的时候,火车驶进了沿途的一站,缓缓地停了下来。抚了抚胃,如蕴对赏云道:“你去前头车厢问问,看能不能买些零嘴来。这一路这般长,也不晓得何时才能到北平。”赏云点点头,起身去了别的车厢找寻去了。

如蕴偏过头,过道另一边的斜座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那孩子看着不过一岁的模样,话都还不太会说,只是一直在拼命地号啕大哭,声音歇斯底里。那母亲穿着打了补丁的旧长褂,大抵因为经验不足,一副手足无措的模样,不停地拍着孩子的背安抚她,却丝毫不见成效。

如蕴瞧了好一会儿,忽然低下头,从包袱里翻出自己的钱包,然后走到了那一对母女的跟前。她轻轻摸了摸孩子稀疏的头发,微笑着问道:“多大了?”那母亲有些局促,满脸慌乱与愧疚的样子,说起话来方音极重:“十一个月大了。”孩子的小脸蜡黄而消瘦,一看便知是营养不良得很。如蕴又问:“孩子的父亲呢?”似乎是触到了伤心处,那母亲的神色瞬间黯了下去,带着一丝泫然,说:“她父亲、她父亲嫌弃她是个女娃,丢下我们母女两个,居然一句话都不说就跑了……”如蕴叹了一口气,眸子里的神采也忽明忽灭。

她又逗了那小孩一会儿,约莫是见着了新鲜的人,竟慢慢地不再哭了。如蕴笑了笑,忽然打开钱夹子,抽出几张大钞来,塞进那母亲的手里,道:“给孩子买些好吃的、好穿的吧!再怎样,也别苦了孩子。”那母亲有片刻的错愕与怔忪,眼眶一下子便红了。看了一眼好不容易停下哭泣的孩子,她终是接下了那些钱,连声地对如蕴道谢。如蕴摇了摇头,只是微笑地看着那孩子。

看到如蕴走向那对母女之后,徐昌宁便回转了头,继续闭目养神。然而过了好一会儿之后,他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如蕴的声音,已经不再响起了!他猛地转过头,刹那浑身全是冷汗。

果然,视线里头哪里还有如蕴的身影!

如蕴一直没有睡,她就这么睁着眼,怔怔忡忡地坐在火车里。踉踉跄跄地从火车上下来时已是傍晚,如蕴抱紧双臂,用力地相互搓了搓,试图让自己稍微暖一些。

终于,重新回到了上海。

她随手拦下一辆黄包车,报了邱家宅子的地址,然后瘫靠在车子里,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空气。不晓得怎的,如蕴总觉得心里惴惴不安,拼命敲着鼓点般不得安宁。她甚少来火车站附近,因而眼前掠过的这些景致亦都是陌生的。交错而过的那些陌生人,有兴高采烈的少年,有愁眉苦脸的妇人,也有骨瘦如柴的凄苦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