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吕家人下乡
200一年,一个月17块钱,等于每个家庭多了一个试用期的工人。
而这400亩地,顾希早就规划好了。他在中间地段建立广场,集超市、百货公司、电影院为一体,周边用来建房子,也就是后世的商品房,比那筒子楼可有派头多了。
400亩的,直接签订了200年的合同,不过顾希也不占村民的便宜,租金每年递增,按照年代的物价来递增。
随着改革开放,供销社渐渐落幕,私营越来越多,所以目前来说,最重要是超市。顾希首先建立的就是超市。超市一边在建立,顾希带着张勇强、杨华国、杨富国、吴三林、乔华、崔傅,开始往全国各地跑,跑市场、跑货。而周转资金就是食品厂的钱。
当年,食品厂这几年的资金也就五十来万,是不够的。但是,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并且还非常支持这一块,也因此,信用社贷款非常的容易。
顾希用食品厂做担保,向信用社担保了200万。
等超市建好之后,所有的货开始上架了。这些货就是他们几人全国各地跑的时候找来的,除了平时很难买到的大米、食品厂自己生产的面粉、肉干、鱼干之外,还有其他的食品,比如糕点、面包、蛋糕、还有各种卤味、瓜子、白糖、红糖……但能想到的吃的,都能在超市买到。每个柜台的服务员态度非常的好,跟以前百货公司的服务员完全的不同。
这个大型的超市一建立,县城的百货公司和供销社就被比了下去,不过,他们也在走下坡。随着超市的建立,接着顾希在周边建立了店铺,然后是居民小区。
溪头村出名了,不仅仅是溪头村,就是整个供销社下的村子都富裕了起来。
这几年,食品厂更名为溪望集团。溪头村的溪,乔望的望,但同时又是希望的皆音。溪望集团旗下,有食品公司、房地产公司、服装厂等等。这里面的工人都是从这边的村子里招聘的。
尤其是服装厂,那都是女同志的天下,这个年代的女人们手工活基本都不错。
做出来的衣服,直接拿到店铺去卖,甚至批发到全国各地。
随着溪头村的发展,国家对这个小村子非常的重视。原本,溪头村只是一个村子,后来溪头村变成了县,原本的县被滑到了溪头县里。郝社长升职成了郝县长,就连连着溪头县的几个村子,都被发展成县城中心了。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私营企业也越来越多,私营老板也越来越多。同时,原本的那些国营厂也不行了。下岗、倒闭……在这个时候,溪望集团上报了,一次一次的上报,报纸上还有顾希和溪望集团一些高层的照片。
这些高层中,杨书记和吴队长几乎是摆设。但是他们都有接班人。
而且,报纸报道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提到,溪头村,甚至是溪头村附近的村子,几乎没有文盲。希望学院有脱盲班,村里的家家户户每天晚饭后都会去上课,直到拿到脱盲证书。
因为顾希承诺他们,只要拿到脱盲证书,就会给他们安排工人的工作。
为了成为工人,大家是非常有上进心。
这不,食品厂扩展的越来越大了,服装厂也越来越大了。汉子们可以当保安了,妇女们可以当女工了……大家都想进步,溪望集团也只能跟着进步。
溪头村的发展,溪望集团的发展,还吸引了国家领导人的莅临。毕竟,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很多人不敢试水,但是溪头村竟然敢,而且还这么果断。
记者采访顾希,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
顾希的回答是这样的:我相信国家领导的一切决定。解放军有走完十万里长征的决心,我们过着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新国家、新生活,当然也有跌倒了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意思是,哪怕溪望集团失败了,他也不会害怕。
顾希的事情,溪头村的事情,被大肆的报道了。关于顾希的报道是国家支持的,目的是鼓励其他老百姓。
只不过,吕家也看到了报道。
吕家的生活不怎么样。主要是吕伟下岗了,吕国来下岗了,吕国明结婚了。吕国来用1000块钱买了顾希的房子,这钱是吕伟出的。吕国明结婚的时候,也要了一套房子,不过房间超过1000了。
轮到吕国发,他高中还没毕业,吕伟就下岗了。加上吕玲玲刚刚下乡回来,吕家一家四口住在老房子里,没有工作就只能啃老本,这老本会啃光的。
而已经结婚的吕国来和吕国明根本不愿意帮他们。
当然,他们也不是那么不孝。按照吕国来的意思,他愿意养吕伟,毕竟那是他老子,但是其他人不用想。
而按照吕国明的意思,他也愿意养乔母,其他人他也不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