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伯都陪着察兰汗妃在榆林休养了半月便离开匆匆回了契国的都城和林。
那日谢瞻救下的那名死士在大牢中坚持了三天三夜,身心俱受折磨,最终吐出了实情。
土勒得知默答欲遣伯都前往榆林与大周商谈,再次对伯都动了杀心。
故他费尽心思,斥巨资买通了周国的士兵,在其中那三百名入寺的精锐士卒中安插了刺客,届时好在宴会上行刺伯都,以嫁祸周国,撇清干系。
土勒没想到的是,这次周契两国和谈,察兰汗妃竟不惜自降身份,不顾危险千里迢迢亲自跑到榆林来谈判。
刺客们临时改变了计划,想要先杀察兰汗妃,再解决伯都,一举解决两个心腹大患。
谢瞻将这名死士挑去手筋脚筋,槛送京都,并向察兰汗妃承诺会处置所有涉案之人,给她与西契一个交代。
在离开榆林之时,谢瞻与秦王骑马五百里亲送察兰汗妃出塞,将其送入西契境内。
察兰汗妃非常感动,代表默答答应一个月后西契将为周国送来三万契人士兵,襄助大周平定张元伦等人的叛乱。
条件便是周国在他日西契动乱时能够助察兰汗妃与默答一臂之力,除去丞相土勒在西契的势力,两国互惠共赢。
那名死士被送到京师后也是供认不讳,隆德帝命锦衣卫调查,以惩治贪污为由,很快便将土勒安插在周国的眼线及细作,包括济南卫指挥佥事蒙真一一拔除治罪。
只是土勒十分谨慎,这些他在周国埋下的眼线细作无一人将他供出,默答找不到土勒派人刺杀察兰汗妃的证据,不得不放过了土勒。
但经此一事后土勒也是元气大伤,多年来在周国的经营几乎毁于一旦,不敢再与察兰汗妃争锋,担心默答找他秋后算账,不久便以身患重病为由装病辞去了丞相一职回家养老。
自然,这些尚是后话。
周国,榆林。
和谈与出塞事毕后秦王欲回京都,不过在回京都复命之前,他需临时回一趟西安,处置土勒在陕川等地安插的细作。
于是三人一道启程,在到达陕西时分道扬镳,秦王去了西安府,沈棠宁与谢瞻回了平凉。
秦王回京都要经过平凉,一来一回约莫要五六日,沈棠宁收拾包裹准备随秦王一道离开回京都。
虽说如今战事平歇,张元伦龟缩在蓟州城中不出,毕竟还是兵荒马乱的时令,各地偶有宗张余孽打着两人的旗号行事,跟着人多势众的秦王回京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沈棠宁把这事让长忠知会了谢瞻,让他帮忙在秦王那里说一声。
她猜谢瞻估摸着早就知道她有去意,因为回到平凉当夜他来看她,便是看见她在收拾行李。
当时他默默地在窗外站着看了一会儿,就转头走了。
长忠不知道这话怎么和主子开口,但他心里头知道,主子定是不愿沈棠宁走的。
他就是不明白,既然不舍得,为何不开口挽留?他简直要急死了!
“爷,我看世子夫人这次去意已决,她若走了回了镇江老家,说不准以后就再也不回来了!”
“爷您想想,世子夫人若是留在京都,还能多看顾姐儿,她那么疼爱圆姐儿,和温夫人这么多年来又都是住在京都,京都城还有舅老爷一家,她为何执意要回镇江?这分明是存了以后都不回京都的打算啊!”
“一旦明日一早她走了,便是飞鸟投林,泥牛入海,您以后再想见可就难了!”
谢瞻先前一直坐着不语,听到这话,霍然起身走了出去。
烛光将白色纱窗上的人影拉得长长的。
屋里,沈棠宁坐在床上做针线。
锦书端着热水走进来,见她忙得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都来不及擦,忍不住心疼地帮她擦去汗水,劝道:“姑娘,天色不早了,明儿一早咱们还要随秦王殿下回京都,早些歇了吧。”
“不急,我还有最后几针。”
这几日,沈棠宁在房里一坐便是一整天。
从早做到晚选花样、做衣服。
她把圆姐儿两岁,三岁,甚至五六岁的衣服都做好了。
锦书看着低头专注认真给圆姐儿做衣服的沈棠宁,鼻尖一酸,眼眶里的泪水就忍不住打起了转儿。
“哭什么?”
沈棠宁放下针线,叹了口气。
锦书将下巴抵在沈棠宁的双膝上,难受地道:“姑娘,我不想离开圆姐儿,圆姐儿还那么小,她小时候那么爱黏着您,那样乖巧懂事的孩子,您就真的忍心以后再也不见她?”
怎么可能会忍心呢……
“锦书,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她轻声道。
这句话,不知是说给锦书听,还是说给她自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