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出人意料

过了饶州,一路北上,都是行走在山区。这一带的山不高,地形平缓,绿草如茵,是天然的优良牧场。分布着契丹的许多头下军州,此时斡鲁朵已灭,这些头下军州都没有抵抗,宋军到了就献城。杜中宵严格约束军兵,除了取各军州的存粮,并没有过多杀戳。

这个时代与后世不同,战争的时候,不多杀人,不抢东西,是非常少见的事情。契丹人知道了宋军占领的地方,并没有大肆杀戳破坏,并不怎么害怕。这些地方归了宋朝之后,会发生什么,没人知道,何必要去想那么多呢?在大定府,宋朝除了驻军,还是依靠原来的一些官员管理。

数日之后,宋军兵临临潢府。王凯率大军进逼城下,杜中宵与贾逵、赵滋等人驻于城南弘福寺。

弘福寺是契丹皇家寺院,规模庞大,僧侣众多。杜中宵吩咐把僧侣单独管理,自己等人住的地方全用宋军管理。此地已是契丹根本之地,必须小心。

到了夜晚,吩咐杀了一只羊,把几位将领叫来,商量接下来的战事。

赵滋一进来,闻见肉味,便笑道:“这里是佛家清净地,太尉却在这里吃肉。那些和尚看见,还不气破肚皮?太尉,以后他们必编故事来编排你。”

杜中宵摇了摇头:“这里是胡人的寺,规矩与中原不同,和尚们也未必持斋。”

赵滋和贾逵听了都大笑。各自落座。

吩咐士卒倒了酒,杜中宵道:“现在我们兵临临潢府城下,契丹的太后和皇后并未远遁,都在城里等着我们呢。你们说,这两个妇人是什么意思?”

赵滋道:“能有什么意思?现在契丹大势已去,估计是献城纳降。”

一边的贾逵道:“契丹与中原不同,太后一向强势。皇帝出了事,按他们规矩,应该是由太后摄政才对。这么久了,契丹没有立新帝,应该与太后有关。现在这个样子,契丹应该是另有深意。”

杜中宵道:“兵临城下,有什么深意都没有用处。依我想来,契丹既没有调兵到临潢府,太后也没有带人逃走,那只有一条路,就是献城纳降。其他不管什么手段,大军面前没有用处。”

其实在心里,杜中宵也有些嘀咕,搞不懂现在契丹人的样意思。一个大帝国,当然不缺人才,正常说起来,这个时候不会少人出主意。但实际上,这只是理论上会如此而已。真正发生的,在太后和皇后两个人身边,发生什么都不必感到惊奇。不要说契丹,历史上金人攻灭北宋的时候,宋朝君臣的一系列操作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只要头脑正常的,就不会做出那种事情。

自去年灭掉契丹主力,到现在有半年了,契丹内部当然不会平静,只是宋朝不知道而已。现在的契丹,决策层是个草台班子不会让人奇怪。实际上这种末日帝国,

到了最后的时刻,决策往往让人好笑。

饮了一会酒,赵滋道:“太尉说的对。现在看来,我们十万大军,契丹根本无法阻挡。若说契丹还能组织起数万人,未必不能与我们一战。可现在临潢府只有不足万人,有什么用?”

贾逵道:“说的是。这一路上我就在想,契丹除了投降,实在没有其他的出路。”

杜中宵想了想道:“我们大军北来,这是根本。不管契丹人想什么,只要不投降,那就打。首先立足于打,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只要我们敢打,契丹什么办法都没用。”

贾逵和赵滋两人称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契丹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了。靠着不足万人,就想抵挡十万宋军,这种事情只能想想罢了。

三人喝酒吃肉,一直到深夜尽欢而散。

杜中宵回到住处。正要歇息,守卫的将领宁坦急急进来,叉手道:“太尉,外面有人求见。”

杜中宵愣了一下,道:“夜已经深了,什么人来见?若不是紧急军情,就明日再说吧。”

宁坦犹豫一下,道:“是一个临潢府里的戴官人,做绸缎生意。因本是宋人,经人说合后,一直打探契丹军情,由李太尉派人收走。他秘密前来,说有要事要见太尉。”

杜中宵听了,沉默一会,只好打起精神道:“你让他到客厅等着,我洗把脸就去。”

宁坦道:“太尉,戴官人特意说,最好是私秘地方。”

杜中宵听了,一时不由愣住。一个收集情报的商人,到了这个时候,有什么隐秘可言?宋军已经兵临城下,城中军情尽知,契丹难道还能翻盘?想了又想,才道:“好吧,你带他们到我的书房去。我酒饮得有些多,洗了脸,自会去见他。”

宁坦叉手唱诺,快步出去了。

杜中宵洗了脸,脑子清醒了一些。想了又想,还是想不出戴官人能有什么紧急军情。转念一想,现在契丹人想翻盘,只怕只能在自己身上打主意。不要到了契丹京城城下,契丹人来个刺杀主帅,取了自己的性命,来个绝地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