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既视感

对于山东沿海的百姓来说, 此次戚元靖剿倭作战可能是人生中最刺激、最恐怖、最惊人的回忆之一,以至于各种传说流布极广,甚至在当地县志中都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极大影响了后世对抗倭战争的研究。

当然,戚将军及世子的本意绝不是让百姓身临其境的体会战场的恐怖;早在启程南下之前,他们就派快马送去了令箭, 命当地的地方官从速坚壁清野, 扫清战场一切的后患(仔细想想,军队的行踪可能也恰恰是由这一份命令泄漏的);但等军队抵达预定方位展开阵势, 却在沿岸发现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 乃至于零散堆放的农具,以及大量的粮食、鱼干等物资, 人员混杂难以清理,根本是一团乱麻——原本以为是事有变故难以揣测,但紧急召人质问之后, 却得到了哭笑不得的结论:山东地方官的确让人清理了,但效率太低手脚太慢,结果只能说是如清;十几天拖拖拉拉, 整出来的效果就是如前所示。

——什么, 你说海刚峰在上虞十天之内就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半点不出差错?那么请动动脑瓜稍作思虑,如今山东诸地的衮衮诸公,是能力比得上海知府呢, 还是道德比得上海知府呢, 抑或是民望比得上海知府?处处都是不如,结果岂不是用脚后跟都能猜测出来?

你总不能拿海刚峰的标准评判大安官僚嘛。否则就是高祖皇帝再世, 那人也是不够杀的。

实际上,除了世子这个没见过世面的是大为愤懑嘀咕不休之外, 戚元靖在视察战场局势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惊讶来——以他的经验来说,山东官僚的办事水平完全在正常范围以内,基本符合预期;海刚峰?海刚峰那属于特殊的论外,考虑的时候应该作为异常值排除,并不影响结论。

所以,他只是让亲兵出马,迅速清场备战,不要耽搁后续的计划。海战形势瞬息万变,短短几刻钟的功夫就能翻天覆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慢慢的疏散滞留战场的茫然平民;外加戚元靖带来的兵并不太懂山东方言,叽里咕噜鸡同鸭讲,彼此之前完全无法沟通,把局面搞得一团混乱——在惊恐迷惑的平民看来,这就是一群气势汹汹满脸横肉的大汉挥着火枪刀剑四处赶人,说得话也根本一句都听不懂;贼过如梳兵过如篦,怎么不叫大家怕得瘫软不动?

最后,还是某位带着侍从威风凛凛、似乎叫做“柿子”的贵人出面管事,厉声呼喝震住了到处赶人的兵卒,又不知从哪里摸出了一袋混着白糖的猪油渣和香气扑鼻的炒豆子,给愿意带头撤退的平民和小孩一人分了一把;表现出亲善姿态后哭喊奔逃的百姓勉强镇定了下来,然后跟着手势与动作的指挥,哆哆嗦嗦的向后撤退。

这支臃肿的队伍缓慢而松散,走了半个多时辰才撤到海岸线外。但正在士卒组织清点人数的时候,亮晃晃的天上忽然炸开了一道响雷,随后一道火光从岸上飙出,呼啸着直奔向海面!

变起突然,人群中又是一阵匪夷所思的惊哗,但坐镇其中的那位“柿子”似乎相当淡定,非常从容的站立不动,仰望上空。离得近的几个小孩甚至能清清楚楚听到他的嘀咕:

“这就开打了吗?”

火龙的轰鸣震耳欲聋,扑进大海后炸出了惊天的水浪——然后就是此起彼伏的火光,以及若隐若现的喊叫;海面上蚂蚁一样群聚的小船像被当头浇了一瓢开水,顷刻间就炸开了翻滚了水汽烟雾,雾气中甚至泛出了大股不祥的血红色——与上虞海战不同,这一次交战全程都在近海,也没有大船做紧急机动的庇护;所以站在高处遥遥眺望,能更加清楚的看到战场的局势,甚至海风顺流而下,偶尔还能听到某些若有似无的哭喊与嘶吼,格外有身临其境的恐怖。

柿子叹了口气,左右望了一望——所有的士兵都被他派去控制场面了,除了两个随从之外只有些不懂事的孩子围在他周围,嘴里还嚼着猪油渣;于是他挑了块干净石头坐下,从口袋中又抓出一把炒豆子,一半分给小孩子,一半分给两个随从。然后两个随从一左一右依次坐好,一边吃豆子一边看火龙在远处炸鱼,嘴里嚼得嘎嘣嘎嘣直响。此时海风吹拂,天光明亮,身临其境,略无滞碍,真是优哉游哉,幸何如之?

人就是要随遇而安;虽然原计划里他们是要在军营里指挥倜傥、传授方略;但现在在野地里呆着吹吹风也很不错,而且还有豆子和小鱼干吃——如果在军营一众军官面前,勋贵和下属其实是要讲究一些钦差的体统体面的,什么话也不好乱说;现在四望无人只有满嘴流油的小孩哥,随时随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实还要舒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