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宋声知道想要打破这里人们固有的思想很难,就像历史上的大人物想要革新总是会遇到重重阻碍。
肃昌这里穷乡僻壤,地方虽然大但百姓们还算淳朴,而且他现在深得百姓们的信任,由他来主导进行一部分的革新和改变要相对好做一些。
“各位员外,你们都是咱们肃昌府城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应该都知道,即便不为了科举,能够读书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示有多么的重要。本官听说有些家中还给女儿和哥儿专门请西席先生回来教授学问,让他们读书识字。”
“而这蒙学班,就是来教授学童们读书的,虽说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但孩子们年纪小,也可以放到一起读书。如果介意,也可以分开进行教学。当然,此举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让咱们肃昌的孩童都能够读书识字,为他们参加科举奠定基础。”
“至于这教书的夫子,本官打算请慈溪先生出山,由他来担任教书先生,另外聘请他作为肃昌书院的名誉院长。”
话说到这里,这几个人心里多少也明白了不少,听宋大人这意思,是铁定要办这蒙学班了。
听到他说会请慈溪先生出山,他们纷纷惊讶不已。
要知道慈溪先生已经归隐山林多年,他可是一代大儒,还曾经闻名江南。后来不知发生了何事,慈溪先生便回了祖籍老家肃昌归隐了。
慈溪先生就在古稼山隐居,在他刚回去头几年,还有不少学子慕名而来想要拜师,都被拒绝了。本来他是在山脚下住的,后来因为总是被人打扰,干脆住进了山林里。
慈溪先生无儿无女,只有一个老夫人陪在他身边。在山林里住久了,慢慢与外界的来往就少了。又过了几年,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可如今再次提起,天下人依旧知道他的盛名,这就是一代大儒的影响力。
宋声之前也不知道肃昌这般贫瘠偏僻的地方竟然会有这么一个隐居的大儒,还是他有了想要重开书院和蒙学班的想法之后才得知的。
他想要找一位有名望的大儒来担任院长,有些发愁该找谁,甚至动了去别的州府挖人的心思。
就在这时,年长一些的崔海提醒了他,说是东边的古稼山上隐居着一位大儒,曾经很多人排队请他下山都被拒绝了,如今已经多年不问世事了。
崔海感叹着:“要是他愿意下山担任院长就好了,大人便不用再为此事发愁了。只是可惜啊,曾经那么有名的人,听说他还教过不少弟子呢,说放弃就放弃,也是个有魄力的人。”
宋声问道:“你说的这个大儒叫什么名字?”
“本名叫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他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号,叫慈溪先生。”
宋声把他的话放在了心上,专门让人去打听了一下。这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个慈溪先生曾经在江南杏坛之中闻名一时,江南的教育一直都比北方的出色,能在江南占有一席之地,说明这个慈溪先生的确是个很厉害的大儒。
宋声综合考虑了一下,觉得如果能把慈溪先生请来教书,他这次的改革应该能成功一半。
只是人家已经隐居这么久了,那么多人想去拜他为师他都拒绝了,说明这是一个很难请动的人。宋声想要把人请出来,就得好好想办法。
正因如此,在座的几个员外爷虽然惊讶于宋声想请的人是慈溪先生,但惊讶过后更多的是质疑。
这么多年过去了,真的能把人请出来吗?要知道当初那么多学子前赴后继的去拜访他,都被拒之门外了,他们这宋大人真的能行?
不是他们看不起宋声,宋声虽然年轻,资历尚浅,但自从他来到肃昌之后,所作所为大家伙都看在眼里。他们几个虽是城里的富户,但比着其他州府的员外来说那是差远了。
他们府城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不说那些虚的,最起码有八成以上全都仰赖于这位年轻的知府大人。
可现在不是全靠这位宋大人就能行的,这个慈溪先生他们早有耳闻,实在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想要请他出山担任院长,在他们眼中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其中一个人犹犹豫豫的开口道:“大人,不是我们不想帮您,您想开免费的蒙学班,底下那么多个县,都要仰赖您这边,要投入的钱必定是不少的。我们几个心里也没底,如果您真的能请来慈溪先生担任院长,再请来有学问的先生当教书夫子,我们几个肯定支持您把蒙学班开起来。”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赶紧附和,说白了他们还是想要看到宋声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如果真的能请来慈溪先生担任院长,再请一些好老师来,那书院复兴就有望了。如果书院能够开起来,他们家里的孩子也不用大老远的跑去别的州府书院求学,再加上有慈溪先生这样好学问的大儒在,回去去别的地方舍近求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