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参务院扩增
当敲定了农工商业的五年发展计划后,承顺四年也就结束了。
华夏大地迎来了全新的一年:大楚帝国承顺五年,西明隆兴元年,西元1639年。
这一年的春节,罗志学按照惯例举办了新年国宴,宴请文武要员。
同时后宫也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活动。
不过别人过节是放假,罗志学身为帝国皇帝哪怕是过年也忙得很,各种仪式不少。
等到年初三的时候才稍微闲下来,趁着空闲休息了几天时间后,等到年初六的时候罗志学又召开了两场会议。
都年初六了,该上班的都上班了,各种事情的处理也不能拖了。
上午时候,罗志学先是召开了一场御前参务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在京的参务大臣以及协办大臣一共二十多人。
这一场御前参务会议也没有说什么太重要的东西,主要是对去年的一些回顾,对部分部门工作的肯定以及批判。
同时在会议上宣布了几项重要的人事任命,主要是增选了海军部部长吕兴业海军上将为参务大臣,增选农林部尚书张旭为参务大臣;
同时任免了多个协办大臣的任命,免除了几个,又新增选了几个。
这些人事任命其实早就有风闻,去年冬天的时候罗志学就已经陆续召见要员,商讨扩大参务大臣人选以及调整协办大臣人员的事项,并且涉及其中任免的当事人也都已经知道了,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经过这一轮的调整后,作为大楚帝国权力核心的参务院,参务大臣从七人增加到九人。
而新增加的两人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大楚帝国未来的政治走向。
首先是海军部部长吕兴业海军上将的入选,海军在大楚帝国里,之前的存在感其实并不高,作为海军首脑的吕兴业更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其军衔都不高。
当参谋部部长的徐志贤等陆军大佬是中将的时候,吕兴业只是个少将。
等到徐志贤他们陆续成为陆军上将的时候,吕兴业还只是个中将。
等到去年的时候,为了提升海军的地位,体现帝国对海防以及海上贸易的重视,罗志学特地把吕兴业的军衔提升到了海军上将,这也是目前海军里仅有的一个上将。
而现在,罗志学为了进一步增加海军的政治地位,提升海防以及海上贸易的重要性,直接把吕兴业海军上将提升为参务大臣。
从此,参务院里的军方势力,就不是只有陆军一家,而是海陆都有。
当然了,陆军的参务大臣有两个,分别是参谋部部长徐志贤上将,军政部部长魏开福上将,整体影响力以及势力还要是要比海军高一截。
调农林部尚书张旭为参务大臣,这也是处于政治上的考虑,首先未来的五年发展计划里,农业发展乃至重中之重,为此帝国都打算拿出来六千五百两银子分五年投入呢。
帝国重视农业除了要砸下去真金白银外,在政治上也必须有所体现,而让负责农业事务的张旭入值参务院,这就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政治信号。
如此大楚帝国形成了罗志学领导九名参务大臣为权力核心的政治构架。
九名参务大臣里各自分工也不一样,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军方方面:
海军部部长吕兴业海军上将,分管海军事务。
参谋部部长徐志贤陆军上将,分管陆军建设、训练、作战等事务
军政部部长魏开福陆军上将,分管陆军人事、军纪、考核、军民等事务。
文官方面:
吏务部尚书郭全书,分管吏务、内务等事务。
税务部尚书陈星凯,分管税收、财政等事务。
工业部尚书袁高峰,分管工商业经济等事务。
礼教部尚书宋章,分管礼教、民政、赈济、城建交通等事务。
督察院大都御史秦高林,分管司法事务,包括督察院、审判院、巡警部等司法部门(不包括税务部所属的税务巡警)
新增选的农林部尚书张旭,则是分管农林畜渔、水利、、防洪等事务。
上述的每一个参务大臣,都得协助罗志学分管着一大滩的事务,平日里也是忙得很。
而光靠他们肯定是不能处理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的繁多事务的,因此参务大臣之下,还有协办大臣。
这些协办大臣,也都是一些尚书/部长、或重要部门的左侍郎等,一共有十八个人。
九个参务大臣再加上十八个参务大臣,这二十七个人就组成了大楚帝国的核心权力构架。
而很有意思的是,这些人虽然都有本职工作,但是因为是分管了众多事务,而该分管什么事务基本都是罗志学一言而决之,因此各参务、协办大臣里的权限大小,往往是随着罗志学的心意而变动。而调整分管事务,也是罗志学平衡下属臣子的权势,掌控帝国权力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