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孤信孔明矣!
建兴三年,七月。
武汉行宫,朝议之会。
“臣峻言:昔中汉之末,董卓乱京畿,致海内崩裂,……然曹操篡逆,威震华夏,汉陵危逼,汉统不正。所以遐迩悲惶,痛心于既往者也。”
“伏惟先帝禀乾坤自然之姿,……历钟离之役,狼狈失据,权幸中土,风群凶妖逆知灭亡之无日,骋思顺之心,鼓雷霆之势,则曹叡之命不诛而自绝矣!”
“夫人情昧安,难与图始;非常之事,众人所疑。……故向义之徒履亡相寻,而建节之士犹继踵无悔。”
“伏愿陛下决玄照之明,断常均之外,责臣以兴复之效,委臣以终济之功。臣虽庸劣,才不周务,然摄官承乏,属当重任,愿竭筋骨,宣力先锋,翦除荆棘,驱诸豺狼。”
“此事既就,此功既成,则陛下盛勋比隆中汉,周宣之咏复兴当年。如其不效,臣之罪也,褰裳赴镬,其甘如荠!”
侍郎持奏疏而念,先诵《北伐表》,后吟《出师表》,其声音洪亮而有力,语气饱满有情感。
两表所撰之主,霍峻、诸葛亮各持笏板立于殿中,向刘禅请诏伐魏。
有王粲为霍峻表文‘润色’,其《北伐表》不逊诸葛亮之《出师表》,甚至因王粲善写诗文,在词藻、排布上更胜一筹。
当两表诵读完,诸葛亮瞥了眼霍峻,又看了眼在人群中犯困的王粲,便知道此表出自何人!
搁下奏疏,刘禅说道:“二公表文情真意切,朕闻表而近落泪。今之形势如二公所言,汉盛而魏衰。然二公常年劳师远征,不日又将奔波南北,朕于心不忍啊!”
“陛下!”
诸葛亮持笏板说道:“臣与大司马受托孤之重,夙夜未尝有怠。今南土已平,可无内顾之忧;逆魏动荡,外敌国力骤弱。不就此时讨贼,恢复中土,更待何时!”
“今之形势大利我国,臣与鲜卑轲比能联络,待我出兵时,可有四路兵马取曹魏,让其四面受围,惶惶不可终日。”
霍峻说道:“臣出兵淮泗,为东方之兵;葛相北伐荆宛,为南土之师;陆逊谋取关中,为西陲之军;鲜卑掠袭河北,为北疆之骑。盖此四路用兵,纵魏有强兵数十万亦不能御之。”
“陛下!”
白发苍苍的张昭出列,拱手说道:“臣逢中汉乱世,从乡梓避难江东,尔来三十余年。今有良机如若不伐,恐再过十余年,后来之童幼,吴声楚音,积习成俗,遂望绝于中原。”
“臣恳请陛下北伐!”
徐庶、刘琰、张飞、赵云等流浪至南方的文武纷纷出列,向刘禅恳求出兵北伐。
众老臣或有不同之见,但他们对北伐的态度却是相同的。汉如欲伐中原,当趁流亡南方的中原人士尚在之际用兵。若等他们去世,后代子孙习惯了吴楚,则日后有北伐之念者当会减少。
“善!”
见老臣们北伐之心坚定,刘禅也不演了,从榻上起身,沉声说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汉室不可不兴,汉贼不可不除。今大司马、葛相不辞辛劳,愿为大汉兴兵北伐,朕安能不允?”
“来人,降旨下诏!”
“诺!”
且不言刘禅各赐仪仗、华盖、鼓吹、车马与霍、葛二人,霍、葛各自移师金陵、襄阳,命诸部向前线集结。
据霍峻、诸葛亮之布置,蒋琬为大司马长史,掌吏部曹;张裔任丞相长史,掌户部曹。蒋、张二人代行朝台之事,而尚书令陈震兼领兵部、工部二职,履行日常之事。
潘浚为廷尉,张飞为司隶校尉,徐庶为御史大夫,与张、蒋、陈三人同理国事。
为侍中、侍郎者,为费祎、董允、霍弋、张休等,其归由王粲秘书监管理,以为规劝刘禅行为作风。
时退朝之际,老将赵云找上霍、葛二人,请求率兵出战。
“大司马、丞相!”
赵云伸手拉住诸葛亮的手,问道:“二公,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廉颇据白起,马援平交岭,此二者皆不服老。今北伐移师,将校皆有军令,为何无云未得二公所颁军令?”
“这~”
诸葛亮看了眼霍峻,说道:“非亮与大司马不愿授军令与子龙,仅是忧虑子龙年岁已高,不宜劳师远征。子龙善以勇略而著世,当下若有丧失,恐有伤子龙一世之英名,亦挫大军之士气。”
今之南汉非蜀汉,南汉当下除督帅外,如朱然、施然、魏延、王平、太史亨、霍范、诸葛诞、徐盛、唐咨、霍攸之等,可谓将星璀璨,中生代将校众多。
岂像历史上蜀汉一伐时,人才凋零,将星黯淡,除诸葛亮外,唯有赵云拿得出手。
考虑到元从们的身体状况,霍峻、诸葛亮不仅没让赵云出征,亦没让张飞北伐。其如诸葛亮所说一般,赵云、张飞出征若有闪失,因二人名望崇高之故,必会对军中士气造成打击。赵云语气奋然,说道:“云自随先帝以来,每阵临先,临阵不退。当下恢复中原之役,云又岂能退缩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