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金国的破绽?

九月三十日,关于王守德的审判结果公布了。

王家数十口人被推到刑场处决。

李纯佑以及家人被发配到西北边境戍边。

顾长志、刘甚等人全部被打入王守德同党,被判抄家戍边。

洛阳案官员名单足足有两百三十八人,从京畿路到京西北路,从朝堂侍郎到主事,从三省六部九卿到地方提举学事司、嵩阳书院教授,再到孔家,全面涵盖。

全部被判抄家,戍边。

最后牵涉到的人,足足有两万多人。

旧党从东京到西京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除掉。

新上任的官员,已经不敢再反对新政。

执行新政,在靖康五年的大宋朝堂第一次达成了共识。

这也多亏了金国的帮助。

而随着太子的出局,康王的回归,秦桧进入政事堂,大宋朝新的朝局正在逐步形成。

耐人寻味的是,蔡懋依然在尚书左丞的位置上坐得稳稳的。

十月初三一大早,赵宁刚到文德殿,看见文德殿外跪着一个人。

赵宁淡淡说道:“进去说话。”

“是。”

李擢爬起来,颤颤惊惊走了进去。

他不敢站着,只敢跪着。

赵宁拿着李擢的审问书,片刻后才说道:“这么多人想让你死,你平时得罪的人不少啊?”

李擢说道:“陛下恕罪,臣与那王守德并无关联,实在是冤枉。”

赵官家话锋忽然一转,说道:“你觉得秦桧这么人如何?”

李擢跪在那里,心思飞转,皇帝陛下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秦相公忠君体国,实乃社稷之臣。”

“嗯?”

李擢颤抖了一下,心里道:莫非自己说错了?

他又试探地说道:“只是秦相公杀气颇重了些。”

“还有呢?”

见赵官家继续问,李擢又试探性地小声说道:“有结党弄权之嫌。”

“还有呢?”

“以权谋私。”

“继续说下去。”

“私心甚重。”李擢这句话说完,赵官家沉默了片刻。

李擢心头感觉压力巨大,仿佛喘不过气来。

“你这样说秦相公,是要公报私仇吗?”

“不不,臣只是实话实说。”

赵宁这才拿起他的审问书,说道:“朕觉得你是被冤枉的。”

李擢愣了一下,抬头看着赵官家,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连忙说道:“臣愿意为陛下粉身碎骨。”

“起来吧,以后在谏院还是要多注意一些。”

谏院?

李擢心头顿时狂喜,赵官家这不仅不杀自己了,还要让自己官复原职?

“臣谢陛下天恩!”

秦桧并不知道,自己上位后,赵官家已经给他挖好坑,甚至连天天盯着他的人也安排好了。

转眼已经到了十月十五日,政事堂对外颁布《京畿路新农贷条则》,开始在京畿路尝试推行农业贷。

当然,范围局限在均田承租,也就是新农政的范围里,这是为了控制金融坏账风险,做到局面可控。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如果成功,则巡视在七路推开。

如果大范围推行也能顺利,则意味着北方的民力恢复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这对灭夏抗金,都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当然,这个时候,赵构显然成了大宋朝上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

倒是我们的高太尉,一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比如这个月到处跑,今天抄这家,明天抄那家,钱拿到手软。

晚上还要去城南安慰安慰张寡妇,甚至有时候还要加班去王寡妇那里。

以至于蹴鞠事业竟然有些荒废了。

十月二十日,走了一趟西北,又跑了一趟河东的陈规回来了。

与陈规一同回来的还有宗泽。

还有一个叫王传茂的民间商人。

一份详细的敌情侦查汇报摆在赵宁的桌上,他仔仔细细看完后,说道:“太原缺粮?”

宗泽说道:“臣派人多方探查过,这几个月,太原城内有商人南下到交谷、汾州买粮,而且颇为频繁。”

赵宁问道:“会不会是金军在囤积粮食准备发动战争?”

宗泽说道:“起初臣也是这么想的,吴玠派斥候混入城中打探过,后来臣也派人潜入打探过,太原城内的粮价已经高达三贯一石,许多人根本买不起粮食,一些商人只好头头南下买粮。”

赵宁立刻让人去传召赵鼎前来。

赵鼎来后,赵宁将那份汇报给他看了一遍。

赵鼎提出疑惑,“太原城为何突然缺粮食?”

金国并没有粮荒,燕云十六州都在金国手里,太原府也有耕地,不应该缺粮食才对。

宗泽说道:“陛下,臣带回来一个叫王传茂的汾州商人,他曾经卖了不少粮食到太原,您可以问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