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看侯王(一)

京郊延庆府。

天色未亮,河堤两侧的农田上已经陆续有百姓开始一日的劳作。

春耕秋收,眼下正是播种的季节按理应是干劲十足的时候,这些劳作者面上却并无多少喜悦,只因紧挨着河堤的大片肥沃良田早已归世家所有而世代居住在此地、失去自己土地的百姓则沦为了受雇于世家的佃户。

佃户依附于世家,为世家劳作种地,所得田亩收成大半都要上缴给世家,他们自己仅能得到一小部分收成和微薄佣金维持基本生计,若遇到荒年可能连佣金也拿不到手里。

世家派来的管事嚣张跋扈颐指气使对佃户管理十分苛刻,往往天不亮就要求农户下地干活天色黑透才准许他们回家休息。

而此刻伴随着一阵喧哗声,农户们竟纷纷丢下锄头往河堤方向涌去。

原来一个老农刚刚在河堤边上劳作时突然看到一只黑色大龟驮着一块石碑慢慢自河底浮了上来飘在了河面之上。

这宛如神迹一般的场面令老农瞠目结舌对着那神龟就跪了下去并大喊“神仙显灵了!”

附近农户这才纷纷涌了过去,查看情况。

“真的是神龟!”

“那碑上似乎刻着字!”

“一定是神龟在传达上天的旨意!”

农户们看清河里情况都激动叫嚷起来,几个年轻力壮的,更是自告奋勇下到河里,合力将龟背上的石碑抬了下来。

石碑表面斑驳,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正面却是刻着六个血红大字。

最先发现石碑的老农看清血字内容后,瞪大眼,露出惊恐之色。

六字血字很快经由识字之人的口迅速传开,人群很快由最初的喜悦变作恐慌不安。

“这,这难道是真的吗?”

有人问。

无人可以回答。

但今日恰是明睿长公主忌辰,远在延庆府的河里突然出现这样的异象,怎能不教人多想。

毕竟,这已经不是这条长河第一次显露神迹,去岁延庆府大灾,正是这条河里一夜之间突然冒出了许多死鱼,鱼腹中藏着一封封“仓廪空”的血书,督查院才能及时查清户部粮仓亏空真相,以及户部官员欲借山洪之力谋害两万灾民、以遮盖粮仓空虚真相的惊人内幕,让整个延庆府免去一场浩劫。

故而和其他地方的百姓相比,延庆府的百姓对神迹之事更怀有一种格外崇高的感情。

手握马鞭、坐在田头监工的管事见农户们不干活反而去看热闹,气势汹汹走过来,正要厉声呵斥,待看到躺在地上的石碑和碑上的字,亦面色大变。

“快,快去通知家主。”

好久,管事才一脸惨白找回自己声音。

同一时间,顾府书房。

雨卫首领平静复述着花费了不少力气才查探到的消息:

“天盛八年,长公主夫妇去世后,卫三公子便从公主府搬入了宫中居住,由太后照拂,一直到天盛十二年,才回卫氏受教,接受卫氏教导。”

顾凌洲坐在案后,沉默听着。

这些基本信息,他自然是知道的。

但雨卫首领特意过来禀报,定然是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信息。

“他在卫氏课业与交际情况如何?”

顾凌洲直接问了最想知道的两件事。

首领回道:“这便是奇怪之处。卫氏子弟课业成绩,与国子监大考类似,分甲乙丙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个类别,三公子回到卫氏之后,每回功课考校,都只得丙等,甚至还得过下丙。”

顾凌洲皱眉,显然意外。

“连乙等都未得过?”

“是,六年期间,大小考校,全部是丙等,无一例外。”

顿了顿,首领道:“属下虽然于文墨之事没有太深造诣,也不清楚卫氏考核标准,但这位三公子,能获得阁老青睐,并以六科全满的成绩考入督查院,想来定有过人之处,卫氏考核标准再严苛,也不可能严苛到此等程度。况且,据属下所知,于文章方面天赋并不突出的卫氏嫡长孙卫云缙,每回功课考校都在乙等以上,如此来看,卫氏的考核标准,是不是太不合理,或者说,太奇怪了一些。”

“的确不合常理。”

顾凌洲甚至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极可能是卫氏在故意针对打压。

只是,如今的世家大族,都十分注重子弟课业,若族中真有才华出众的子弟,恨不得昭告天下,大肆炫耀,卫氏为何要如此做。

“他在卫氏的交际情况呢?”

顾凌洲接着问。

首领道:“据属下探知的情况,卫三公子虽在卫府受教,但除了因为课业考核不及格留在府中受罚或其他特殊情况,其余时候,并不在卫府留宿,除了上课时间,与卫氏其他子弟,也无任何交集,交好之人更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