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你别想红杏出墙。

隆冬时节, 今年的江南罕见下起了雪。

阿蚌特地算着时辰出府,一路赶到南巷城门楼子的老炊饼铺,正好买到新刚出炉的一锅鲜肉锅盔。

一个半巴掌大麦面烤到香脆微焦的饼子,里面裹着整二两当天早晨现杀的鲜猪五花肉, 香飘几里, 等拿回去, 她家小姐一口气能吃十张。

想到自家小姐那胃口,阿蚌一口气要了三十张, 直接把半个大炉子清空, 老板喜笑颜开给她拿,油纸包着热腾腾拿在手里, 阿蚌正往篮子里装,就听见旁边客人用力吸了吸鼻子, 对屋里面的老人感慨道:“老孙头, 多少年了, 还是你家这滋味做得正。”

一个老头佝偻着腰走出来, 骄傲道:“那可不,这可是我们那边地道的关陕滋味,你们南边老爱吃那甜不滋的,那些大老爷们吃盏热茶都要往里面放果干浆蜜,咱们家这口麦面咸肉的鲜可是这城里头一份。”

周围的街坊熟客顿时都笑起来, 笑骂道:“你这老东西还抖起来了, 吃不惯咱们南边甜口的,当年往咱江南跑来的时候怎么不说, 可是日子过得好, 不是当年跑饥荒逃命时候了。”

都是街坊, 那老孙头被这么说也不生气, 反而背着手摇头叹道:“人离乡贱,要不是家里实在活不下去,谁会往外面跑,我那时候,裴老将军家受了大冤屈、满门被抄斩,凡有牵连的武将或死或抄家,最少也被撸了官职,边城守关的老将全被那朝廷里的大官弄下去了,换成了只会吃拿卡要的窝囊废,匈奴在西边喊打喊杀,叫嚣着冲关,守城的将军县官竟全望风而逃,任由那些匈奴兵杀过边关,那些匈奴兵骑着马,走到哪里就屠城屠村杀到哪里,抢了米粮,还把人当两脚羊煮了晒成条肉干粮挂在马背上,根本不给活路啊,根本没活路啊,实在活不下去了,只能拖家带口往南跑,我这老骨头命好,带着儿女平安逃来这里,算是挣出条活命来。”

众人听得露出同情怜悯,也不复刚才的玩笑,有人破口大骂:“那匈奴是真畜生蛮子,我家老姑奶奶以前远嫁西北,嫁的是个商老爷,本以为是享清福去了,结果匈奴南下,没两日她们家住的城就破了,也是死里逃生回来,家里七八口子只活了她和丈夫,老人和几个没长成的孩子在路上全病死饿死了,老夫妻俩回来也没活几年,想不开郁郁病死了,到头来好好一家子全没了,是什么丧天良的事!”

“这世道,哪里少这样的事,前些年战乱,放眼到处都是破家绝族的人。”众人唏嘘,又有个汉子感叹道:“后来摄政王把匈奴打回去,是活人无数啊。”

“是啊。”众人议论道:“摄政王虽说是叛臣,对大乾皇室不忠,但保家卫国、镇守边疆,对咱老百姓没话说。”

有人不乐意道:“你这话就短见了,摄政王是有雄气,但手腕太冷硬,杀人如麻,当年为了杀匈奴几乎把边关兵马给拼尽了,一路用人头筑起十几座京观,那是什么样骇人铁血的手腕,难保将来不又是个武帝暴君;再说,摄政王挟天子以令诸侯,还让天子称自己仲父,何等大逆不道,这是德行有亏,还是咱们大公子好,大公子宅心仁厚,爱民如子,是菩萨下凡、文帝再世,还得大公子当道,咱们才能有真正的好日子过。”

阿蚌听众人说这些话,不由心有戚戚,既唏嘘为这凡间的民生疾苦,更忍不住为小姐发大愁。

九重天的神仙投身下凡,就相当于把一身命脉运势也关联到投魂的凡人身上,元苍天尊和三生天的圣主,哪个是好惹的人物,她家小姐可好,一次把两个都招惹了!

如今元苍天尊成了野心勃勃的异姓摄政王,圣主投身成正儿八经的王朝嫡长大公子,这两位就算没想起九重天的记忆,身份也是天然的政敌,争的可是这凡间堂堂的万里江山,如今又有个她家小姐……阿蚌只要想想就眼前发黑,心惊肉跳,恨不得去隔壁药堂多开两盒速效救心丸。

阿蚌心情抑郁,再也待不下去了,唉声叹气挎着篮子回去,走到官邸外,正看见二三十来个规矩严明的宫人捧着抬着各式托盘箱子,流水般地往里走。

这些宫侍穿着不是官邸的服饰,而是更华贵端肃的宫装,分明是跟随使团从京城一路下江南来的大内宫人,如今整座岚城里,除了那位行宫里的摄政王,还有谁敢这样昭然使用大内宫监。

阿蚌看这样的场面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自从冬至宴后,摄政王隔几日就会使人送来各色礼物入官邸,当然,名义上说得很妥帖,全是久仰大公子为人风度、特地赠予大公子的。

阿蚌感觉手里的篮子都变更沉重了。

她加快步子走到后院,果然看见十来个宫人早已齐齐捧着托盘等在院门外,阿蚌扫过一眼,差点被托盘上那些流光溢彩的宝石闪瞎眼,更别提薄如蝉翼的春纱帐、千金一匹的蜀锦软缎,除了这些,甚至还有做工极精巧可爱的小宫灯、琉璃珠、描金的泥塑套娃娃,都不像送女孩姑娘的、活像疼宠哄小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