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儒

望着跪在地上的老三杨宏,杨峥的怒气其实早就去对待七七八八。

不是每个孩子都精通权谋。

杨宏当年因夏侯芷一致无子而交由她抚养,后来夏侯芷怀了杨旭,杨宏也就疏于管教了。

跟所谓的名士们混在一起,沾染了不少恶习。

“起来吧,你不当这淮王也是件好事,以后在太学里安心天文数术,一样可以做出些成就。”杨峥声音温和起来。

在外面是君臣,在这里则是父子了。

种种证据表明,他是被人利用的,这也说明他心思相对单纯一些。

虎毒不食子。

杨宏身上罪责也没到那一步,褫夺了他王爵贬为庶人,已经是非常大的惩罚。

“父皇不怪罪儿臣?”杨宏惊讶的抬起头,满脸泪水。

似乎他对这个淮王也不是很在意。

毕竟“名士”的心胸要宽广一些,有没有这个王爵在身,他终究是大秦的皇子。

杨峥只是褫夺了他的王爵,却并没有清除出宗室。

安稳富贵一生,终归是没问题的。

杨峥抚了抚自己双鬓间的霜发,叹息一声,“有何怪罪?封王是朕的诏令,还好那些恶事不是你所为,不然今日我们见面之地就不会是这里。”

“儿臣有眼无珠,辜负父皇。”杨宏的脑袋重重磕在木板上。

杨峥却笑了起来,当初把他封为淮王,就没打算他能干什么,不过是代表老杨家镇守江淮而已,真有出息,杨峥早就把他封出去了。

“好了,好了,朕给你找了个师父,太学大学士刘徽,你好生的跟他学,将来朕的泰兴大典中,希望能见到你的名字。”

当世算学的泰斗,无疑是刘徽,是华夏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之人。

出身低微,却对学术孜孜不倦。

严格来说,刘徽是实用数学的奠基人,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两部著作,很多数学思想领先了西方近千年,后世以他的名字为月球八个地貌命名。

儒学最缺的就是逻辑和实用。

刘徽的数学思想正好可以弥补。

大秦统一天下之后,别人都是征辟,唯独他和皇甫谧是请。

成为太学的大学士,全家在大兴城住最好的宅邸,衣食住行的待遇,与杜预、卫瓘等三省主官等同,每年宫廷宴会,都会宴请他们以及家眷,赏赐更是每月不断。

此举就是为了给天下人做出表率,大秦对这些人的尊重。

“儿臣遵命!”杨宏的声音洪亮了一些。

《泰兴大典》也差不多进入尾声了,历时近七年,收罗天下名书,包罗万象。

历年的科举已经以《泰兴大典》为基础。

算学、医学、工学、农学等等其他杂学每年取士的名额不在儒学之下。

其实这些年也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士族子弟大多偏艺术类,要么音律,要么丹青,要么诗词。

豪强子弟多偏军事类,良家子从军越来越多。

寒门多重传统的科举路数,苦读四书五经。

庶族则多青睐算学、医学、工学等科目,朝廷对这些科目的学生有生活补助,衣食住行全包了,考上太学之后,一样光宗耀祖。

其实儒学在魏晋时代已经渐渐进入了衰落阶段。

乱世之中,儒家的那一套唬不住人了,曹孟德说杀孔子后人孔融全家就杀全家,司马家三代读的四书五经不少,做的事情却背道而驰,对儒学的打击也不小。

两汉经学流弊很多、形式繁琐、内容驳杂。

及至魏晋时期,战乱频仍,人心动荡,仁义道德换不来一口饭,一件衣,遂趋于衰落,是以玄学兴起,但玄学主要是道家思想的复兴,兼具儒家,并非是儒家的复兴。

以至于嵇康曾公开声称“非汤武而薄周孔”,时人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

也就是儒家跟不上时代了。

杨峥的《泰兴大典》看似在抬高其他学派、学术,实则也是在为儒学指明一条新路,要么如今日的大秦一般融合其他学术,改良自身,要么就在历史的故纸堆里面彻底沉沦下去,成为一具僵尸。

儒家只是华夏文明中的一叶,如今其他枝叶也茂盛起来,儒家何去何从,就看儒生们自己的选择了。

不过儒生们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

开始积极的向外拓展。

以杜预为代表的儒士已经开始把手伸向域外。

杜预在西域、中亚极力推动儒家,改良教义,以适应当地人的胃口。

儒家在中原趋于没落,但在西边仿佛获得了新生,比起萨珊、罗马人的教派,儒家教义还算温和包容。

水平也比他们高不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